工程,以人才培育方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依据。换言之,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专业的学生将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及技能。会计专业在历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岗定教的人才培育模式,以人文、职业素“”养并重为前提,构建 基于会计过程系统化 的课程体系。按岗位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按各岗位任务来开发课程项目,按岗位工作实施过程来进行一体化教学,按财务岗位职业道德来法律规范进行素养教育。根据本专业的能力、知识与素养目标,对应确定了专业课程体系。[4]对于模型的建构,首先要理清组成模型的基本要素,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基本要素构成,然后,将各个要素进行综合系统化处理,最终形成前瞻性、逻辑性和关联性很强的模型。如图 1 所示。(二)准确进行课程序化会计专业课程涉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两部分,在专业建设研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技术实践知识开始还是从理论知识开始?因此,在安排课程的展开顺序上,体现出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从理论到实践是 应用模式 的课程展开顺序,从实践到理论是 建构模”式 的课程展开顺序,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课程展开顺序问题应不容忽视。[5]“在构建课程结构时,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很便捷地理清课程分类和层级,通过插入 注”“”释 或 附件 ,在一个平面上直观显示出课程的开课排序,并按学分分配标准,标注出各层次课程的学时组成情况,以便于随时调整。如图 2 所示,对于专业必修课,在研讨时通“”过 注释 工具,能使我们更清楚、更直观地读取课程体系的分层结构,确定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通过节点反映相关上下、左右主题(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期开课和学分构成情况。(三)嵌入课程标准的重点教学任务,整合重叠项目目前,会计专业各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学生的学习也是基于固定模式,在对选修、跨修的选择上缺乏灵活性。同时,专业课程门类繁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四)确保专业建设框架和教学实施的一致性如图 4 所示,从一级主题分支到末级,又从末级收拢到主干,我们就可以勾画出整个专业课程全景图。在纵向坐标上,主要是课程之间的衔接;在橫向坐标上,体现的是开课情况“”及课程内容的协调;在纵横交叉点上,随时能定位出 教与学 的位置。对于会计专业课程“”全景图的解读和使用,宏观上,能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