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陵由政敌为崇祯改建的明帝陵思陵对市民开放过。基主是亡国之君明崇祯帝朱由检,合葬的有他的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朱由检吊死在煤山。说他是亡国君主,他自己不认可,后人也觉得他冤。他当入明君之列,自称手下多是亡国之臣。清顺治帝说他不善用人。崇祯帝到死都不知被清用了反间计,镨杀了袁崇焕。明亡的大局早在他登极之前就已成定数了。寻找思陵费了点儿劲,它的位置在十三陵陵域内有点儿偏,在盆地的西南角,和其他十二陵不搭群儿。其他十二陵不是人为的扎堆,分布的格局不排除其余十一陵有依照祖陵也就是长陵的位置大体不离左右选陵址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依据风水,是受风水理论牵制的自然形成,有九陵大体依长陡分布在一条依山形成的西北一东南斜线上,而昭陵和定陵虽没有在这条线上,但与永陵和德陵有一个依总神道形成的对称关系,且离长陵都不远。它们是在大山深处盆地边缘依山偎麓的人际罕至处,野,因野反而好找。思陵处在环山盆地的那个边角,人气儿越来越旺,人气儿一旺就渐被人居湮没反而不好找了。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这么想的。离开德陵去那里时天色已渐入黄昏,光线变暗,心里有点起急。我们一行 5 人中最明白的也只是知道思陵的大体方位,眼瞅着临近昌平西环岛,心里就更急,心想思陵会离长陵这么远吗?特区的同志力主我们不去,说已侣点多了,管理员已经下班 1 个小时了,不会理我们的。我们却固执着,说,哪怕就在外面看上一眼呢。强烈的想看看思陵的愿望是因为这是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陵?下令埋葬他的都是他的敌人?越急越乱,拐进了康陵园路口,扎进了山根下的村子里,从村际的土道上扎到山窝里扎得再没了车可走的路才悟到走岔了道。向村人打听着退回到京張路上,再退回一个路口又扎进去,越扎越慌,路前路旁到处青葱葱的一片,沿村里的老路看哪儿都像又哪儿都不像,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差一点又拐错了弯,过了一个坐落在三岔路口被山包上的绿嶂围成的小盆地似的村子,向右沿道拐上了一座山包,看到了山包上有了被雷劈的松树才踏实了。思陵到了。特区同志说过,思陵这地方特怪,雷专劈这里的松树,把松树削得大部分都没有了脑袋。松树在帝陵是龙的象征,遍身鳞纹。崇祯帝真是倒霉催的,死后几百年了老天还跟他过不去。傍着陵墙,拐到山包上把车停在陵门口,那感觉就像面对着一座大庄园。陵门前有一通汉白玉石碑,看着显得单薄,没太在意。个高的就站在一块石块上向里望,看着一米八几的同伴那种艰难翘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