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保证第三方付费制度下医疗保险安全有效运转的尤为重要的一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可有效提高医疗定点机构运作积极性、能动性,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医改的重要任务。其制度制定应从多方加以全面考虑。【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改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费医疗时代结束以后,医疗保险制度逐渐深化人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对医保需求的日益增加,医疗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将日益面临巨大的压力。此外,过去几十年的“”医保运营在解决人民医疗需要的同时也凸显着制度设计中的不合理,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当今新医改的大环境下,若想继续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深化,保证医疗保障基金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强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控制。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作为费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设计与选择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政策的运行以及病人、医院和政府等多方利益。因此,对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与费用控制进行深化讨论与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社会医疗保险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指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者代替被保险人向医疗服务供方支付费用的方法。由最初简单的双向经济关系进展到第三方付费,各国在实践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付费方式。根据费用支付时间可分为两大类:预付制与后付制。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发生之前,医疗保险机构按预先确定的支付标准,预先向被保险人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或者参保人员预先确定或支付费用。一般包括四种类型,即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制和按病种付费(DRGs)。后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发生之后,根据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费用给予偿付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按服务项目付费。二、我国医疗保险付费制度的现状我国医疗保险从国家保障到单位保障再到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我国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式总体上仍是单一的按服务项目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报送的记录病人接受服务的项目(如诊断、治疗、化验、药品、手术、麻醉等)和收费标准的账单,向医疗单位直接付费,或由病人先垫付,然后再从保险机构得到部分或全部补偿。但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固有弊端易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日益尖锐的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促使全国各地纷纷开展试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