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历史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科教学要求老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在学习活动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具有科学思维素养的表现,老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理解分析,发挥学科优势,既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又教给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因势诱导,要求老师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通盘考虑,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统一起来,老师要正确估量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启发诱导,促进进展。历史教学过程既是老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又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老师要考虑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老师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得到培育和提高,有了成就感,引导他们方向明确、思维对路,启发学生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从个别事例归纳出一个道理,进行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提问,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老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途径,历史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和精辟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美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向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讲授《北伐战争》这一节课时,我先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创设以下问题情境: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布置学生阅读 50~54 页的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作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然后承上启下地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