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_第1页
1/3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_第2页
2/3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_第3页
3/3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民间蓝印花布是中华名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美学基础入手,从其技术美、形式美、艺术美三个方面讨论了其朴实无华、大巧若拙的美学特色,并探讨了民间蓝印花布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及创新。棉线织就的一方土布,温暖而柔软;蓼蓝草制成的靛蓝简单而原始。民间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是中华名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持了民族民间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民间工艺,鲜亮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美学基础荀子曾因目睹“蓝草”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慨,说明中国人利用蓝靛的色素染色古以有之。然而随着印染技术以及棉纺手工业的进展,蓝草大量种植,染坊相继增加,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要求不断提高,原来的“药斑布”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地丰富蓝印花布的纹样,使其具有淳朴、粗犷、简洁、明快的风格。民间蓝印花布根植于民间,与青砖黛瓦的民居,蓝天白云的村庄相映成趣。它朴实无华、大巧若拙的美学特色吸收了中华名族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华。民间蓝印花布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工艺、审美以及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社会风尚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儒家经典中讲究以“和”为美,“中庸”“中和”“适度”“节制”等观念都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审美观。“和”的观念,经过孔子的提倡,再经过孟子、荀子以及后世的传播,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审美境界。第一种审美境界是天地自然之和。中国古代先哲讲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染制而成,图案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如剪纸艺术,具有淳朴、粗犷、明快的风格,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蓝印花布晒干后,给人厚朴、沉实之感,染好后刮去浅浮灰浆,为灰浆所封密处露出本色,灰浆块面大的地方,灰层在染色的卷动中自然裂开,蓝靛随着缝隙渗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冰纹。即使出于同一个艺人之手,印出的纹样也各有差异。第二种审美境界是社会与艺术之和。儒家思想重视艺术作品的美育作用,希望通过美育来实现社会和艺术之和。民间蓝印花布以“拙”为美的艺术特色真实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朴实与智慧。其与繁琐华丽的宫廷手工业相比更多的反映出简约质朴的设计趣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析民间蓝印花布的设计美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