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握农村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VIP免费

把握农村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_第1页
1/3
把握农村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_第2页
2/3
把握农村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人们对基础课程改革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当前,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一批农村中小学校将走上课程改革的大舞台,面对这次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应该把握哪些关键点。一、教师素质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升。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办学条件、教师成才环境等诸多方面原因,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学校教师素质普遍偏低且提高缓慢,与发达地区及城市教师相比,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他们那封闭的意识、落后的观念、陈旧并且匮乏的知识储备显然不能适应运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这种现状,眼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转变教师观念,让他们尽快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用全新的育人理念去驾驭教材,营造一种合作的而非单一的,探究的而非灌输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课程文化;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力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起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教师成长为民主型、合作型和研究型教师。其次是要教师明了自己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轨迹,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自己成为课程的研制者和决策者。当然,它要求教师有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专业训练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这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更是一项严峻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省和检讨,搜寻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充电”,以实现知识构架的更新与重组,素质的提高与攀跃。第三,就是要切实启动农村师资培训工程,让这项工作高起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二、学校办学条件适时得以改善。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把目光投向以下现实:在一些农村中第1页共3页小学,教师工资不能兑现,教师严重缺编,缺少基本的活动场地,无艺体、科技活动器材,无实验室、电教室及其设备,更缺乏有广阔视野和扎实的本土实践精神的学科、教研带头人……这些无疑给推行课程改革设置了诸多障碍。也就是说,农村中小学不仅在素质上、观念上落后于发达地区,在需要较大经济力量投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也显得严重不足。能否逐步改变这些现状,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实要求我们:政府要保证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满足课改的物资需求;学校要挖掘内部潜力,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效益;教师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努力实现自己在课改中的价值。三、教育管理者的观念及时转变。长期以来,在各个领域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教育领导者却习惯于所谓的“规范管理”,凡事按部就班,遇事参照惯例,使得追求个性张扬的教师和喜爱标新立异的学生没有生存空间,校园里丧失了应有的生气与鲜活;同时,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上,他们热衷于“淡化过程,强化结果”的简单模式。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下,来自各个层面的唯一要求就是学生考试要有“高分数”,于是乎教师演绎成了“灌知识”的机器,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我们的领导和家长成了管制学生、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帮凶”,让他们好不容易孕育、滋生出来的叛逆精神和创造激情日益丧失殆尽。今天,我们的领导应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顺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大胆探索,重构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让教师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校园成为乐园。四、尽快出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评估办法。不难发现,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撼动了传统的课程观与教学观。这就促使原有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要及时地做出回应和相应的调整,以触动和激励教师转变育人观念,改进教学策略,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把握农村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