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审美展现陶刻金石气摘 要 与中国传统笔墨书画相比,紫砂陶刻不易形成氤氲氛围,但也增加了几分金石铿锵,更能体现厚重的金石质感。用传统刀法表现出陶刻画面的层次感,在刻绘画面时,不仅需要注重章法构图,也需要熟练掌握运刀的技巧,注重方圆曲直和刀痕交叉的诸多变化,从局部到整体紧扣主题。笔墨之趣与金石韵味相结合,如有积墨反复渲染,顿显敦厚老辣、自然灵动,凝聚了古老的东方艺术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宝。关键词 紫砂陶刻;金石;传承;刀法“壶以字贵,字随壶传”在紫砂界广为流传,在紫砂上刻字拓画,传承且延伸了紫砂艺术的魅力。紫砂陶刻也是传统工艺中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久而不衰,历代以来一直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参加其中,使得许多经典紫砂之器物流传。紫砂以其质朴的面貌,加上美妙绝伦的工艺技术,彰显出古朴雅致、典雅大方的文化特性,陶刻艺人以刀代笔,在紫砂泥坯上创作出表达自我思想内涵的画面,展现传统文化之韵味。我们在进行陶刻创作时,本着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艺术情感的演绎,将作品深层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山水、人物、花鸟等自陶刻在紫砂之始直至现今一直以来都是大题材,在创作每件作品之时,陶刻艺人用刻刀传达,陶醉其中,乐而忘忧,主题布局明朗,以清楚化、层次明确化为目的进行精致的镌刻。自清代早期起,由于历代文人的参加,尤其是在众多书画大家、金石篆刻、骚客文人的推动引领下,使传承器物更具金石之味,传统文化内蕴的注入让紫砂器成为一门主题文化而流传开来。以金石之味韵,以用刀之丰富,以圆显方,由静见动,似藏确露。陶刻在刻划的处理之上有些似无意为之,疏密根据器型来巧妙安排。在表现方式上用细腻或者奔放的运刀方式,大小松紧远近深浅且顾盼有情,展现别具一格的陶刻美感,它是区别于其他瓷雕、漆雕或者木雕、石刻的刻绘表达方式。与书画创作不一样的是,在紫砂刻绘创作时,大部分作品是在紫砂陶坯非平面的造型上进行表达的,这对画面布局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了,画面虽与纸本画稿相似,但其需根据紫砂器各种造型来分别对待。在保证刀法清楚的同时,也要兼顾整个作品气韵生动、大气滂沱之神韵。在刀法运用之上,刻的细了,视觉效果不佳;刻的粗了,又嫌太过空洞;画面大了,只见其之臃肿;画面小了,又让布局太过单薄,宜多取刀峰运势与走刀之轻重来彰显之个中变化,旖侧俯仰可见不离器之端庄。如何掌握和把控是一个陶刻艺人的基本要领,切勿因着重小局而丢失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