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发展企划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社会、企业和公众对安全减灾的要求与呼声越发强烈。特别是进入XX年代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事故、社会交通事故(公路、航运、空中)、公共场所的突发事故(火灾与爆炸等)、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已到非下功夫治理不可的紧要关头。面对第四次事故灾害高峰,不予以减轻并有效遏止不仅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协调,更将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全体专家认为,在导致事故高发的机制、管理技术等诸因素中,人的问题是首要、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从抓人的安全意识及素质的文化氛围入手。也就是说,不仅仅发展产业界的安全文化,更需要建设全社会的大众安全文化,只有这样,全民族才有幸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观念,确立规范的安全行为准则及规范,形成良好的安全社会环境。安全文化的形成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并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及《中国21世纪议程》精神相吻合,重在形成自身的战略对策。鉴于此,我们120名参加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的代表,联合向社会、公众、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书:建议一:人人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全民共建。第1页共5页全社会的公民,有责任为了他人的安全,为了自身的幸福,培养自己时时事事多一份警觉。社会应教育公众珍惜生命,保护自己,修养自己,教育子女,为此应在现有安全与减灾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安全文化与安全科技教育指导站”,负责从社会到公众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科技的实践指导;建议二:“安全为本”目标的实现,贵在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使全社会具有完备的安全减灾能力及良好的习惯,不论为现代还是21世纪,安全文化建设都应从娃娃抓起,为此要利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的机会,将为幼儿及中小学生安全减灾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尤其是事故应急能力训练及灾害突发的忧患意识等,具体讲不仅要编安全防灾的参考教材,出版部门、广播影视要视儿童特点出版安全连环画及开办专题节目;建议三:安全活动无论在何领域既有“谋利”的性质,更具“公益”特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尤应关注安全减灾的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成立“中国职业伤残救助基金会”,为全国因职业伤残的劳动者奉献一点点爱心,提供以“手拉手”精神为主,辅助性救助为辅的活动;建议四:安全问题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客观讲,对安全的宣传及其传播很不够。第2页共5页建议新闻、广播、影视及其文学艺术界能为安全减灾的形势及遏制重大事故作工作,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为保证安全文艺及科普读物出版建立“安全文艺及安全科普创作基金会”,推动大众安全文化;建议五: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全民安康水平。国家及政府要向关注环境保护那样关注时刻发生在民众身边的安全问题。建议在近期(“九五”期间)将我国安全减灾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中等国家水平上,在中期(21世纪前XX年)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准。为此,应一方面争取将安全指标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类“年鉴”定期公布产业安全、社会及居家意外事故等状况的“黑皮书”,以提高全社会对安全防灾的警觉意识;建议六:鉴于国内外非生产意外伤害事故率的不断上升及其对社会公众形成的威胁,呼吁国家应加强综合管理。迄今我国在此领域的管理及其预防上仅限于就事论事,尚无预防及应急对策,这与社会进步及社会文明极不相适应,要真正使我国社会整体的安全在一种统一、合理机制下得以保障,建议成立“国家社会安全保障局”,解决全民遭灾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建议七:安全减灾的产业化发展已成国际趋势,为此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安全科技人员。第3页共5页目前,当务之急要抓两件事:其一,努力使“安全工程师”国家职称系列步入正轨,改变若大中国无安全工程师的状况;其二,在巩固现有高等院校开办的安全减灾工程及管理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建议筹建培养国家级安全专业人才的“中国安全科技大学”;建议八;现代及未来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