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学介绍奈良平安时代日本史学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后,在巩固古代天皇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日本现存最早的史书是《古事记》,公元 712 年太安万侣受元明天皇之命撰录而成。该书是以神话传说为主的历史故事书,序用汉文写成,以中国的奏章为范本;正文采纳古汉语行文]和汉字作日语标音混用的特别汉文体。稍后的官修史书是 720 年舍人亲王主编的《日本书纪》。该书以说明天皇统治神圣性为目的。其体裁按体裁仿照中国正史本纪,天皇立卷,编年纪事,采纳汉文体,用儒家思想进行润饰。其后,学习中国正史,以之为范本,成为日本古代史学的传统之一。797~901 年的 100 多年间,日本政府陆续编撰 5 部正史:《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加上《日本书纪》,合称六国史。六国史内容自远古迄 9 世纪,以天皇为中心,记载制度政令、礼节仪式、外交往还、祥瑞灾异、名教道德等事实,彰善瘅恶,传万叶以作鉴(《续日本纪》上表文),为帝王提供鉴戒。政府在大学寮先后设置纪传博士、文章博士,以《文选》、《尔雅》、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为教材,传播和普及文史知识。随着历史素养的提高,出现个人编写的历史书,如淡海三船的鉴真传记《唐大和上东征传》和菅原道真的《类聚国史》。后者分类辑录六国史。10 世纪末古代天皇制衰落,进入藤原氏专权的摄关政治时代。六国史式的汉文编年体历史枯燥无味,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新的历史叙述形式,即称为镜物的故事历史,遂代替官撰史书应运而生。代表著作有记述廷臣藤原道长荣华富贵的《荣华物语》和《大镜》。故事历史实行小说手法,通过虚构人物的对话,用日本假名描写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引人入胜。所谓镜物的镜,取自白居易的百炼镜诗,既反映儒家的鉴戒史观,又受佛教思想影响。代替官撰史书,但继承六国史传统的《日本纪略》(撰者不详)、《本朝世纪》(藤原通宪撰)和《扶桑略记》(皇圆撰),也是记载平安时代后期历史的重要史书。镰仓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古代日本史学最发达的时期。德川幕府为提高自身的权威,进行大规模历史编纂事业,历经二百年而不衰。重要成果有日本通史《本朝通鉴》、足利史《后鉴》、德川氏创业史《朝野旧闻裒藁》、德川史《德川实纪》、大名史《宽永诸家系图传》和《宽政重修诸家谱》等。这时儒家的大义名分、劝善惩恶史观已取代神奇主义的宗教史观,占据统治地位。林罗山父子编的《本朝通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