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陶瓷彩绘装饰特征简析永乐、宣德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色彩浓厚艳丽,很好的传承了元青花的特征,是起到了对传统元代青花装饰特征的传承作用;其风格特征以装饰饱满、器型肥硕为主,但是其青花色泽不如元青花的浓翠,大多数偏淡灰色;图案装饰也以花卉纹为主,纹饰单一。二、明朝成化时期成化年间出现了新的成就,用红、绿、黄等色彩在青花瓷器上进行绘制,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形成了色彩丰富的装饰效果,实际上可分为斗彩、填彩两种。斗彩在成化年间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它是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作局部图案,再缀填以艳丽的色彩;而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青花料画出花纹的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填以彩色釉料。即《南窑笔记》所说: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经低温二次烧成,,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鲜亮对比。因此,在成化斗彩的装饰中,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成化瓷器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式,器型的内外夹彩,以及装饰从器里转到器外的过枝花,都是当时别具一格的装饰意匠。三、明朝嘉靖、万历时期嘉靖、万历年间的青花五彩瓷器风格独具特色,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的饱和色,不用浅调的中间色,并以红浓绿艳取胜,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造型繁多、画风拙朴,图案布局巧密、饱满,疏密变化有致。嘉靖时期装饰纹饰多用云藻纹和花捧字。由于这一时期的道教流行,所以也常用八仙、云鹤、璎珞纹和卍字纹等作装饰。万历时期则大面积敷彩,莲瓣逐渐图案化,并常用婴戏作题材。其在色彩的运用上相对前时期浓艳,对比强烈。四、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发明使用了釉上蓝和黑彩,因此在彩瓷创作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方式,形成了康熙釉上彩的独特风格康熙古彩。康熙时期,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呈玻璃状,具有透明坚致,鲜艳明亮,能耐火,不褪色,不剥落的理化性能。同时又能把五彩常用的红、黄、蓝、绿、紫等基色调配出各种深、浅、浓、淡的多种色阶。其中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嘉靖在矾红、霁蓝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在五光十色的画面中,往往起到增添富丽娇艳的效果。康熙古彩的绘画风格受当时文人画影响,构图绘画性较强,讲究虚实均衡,根据画意主题需要,或者铺天盖地,密不透风,或者空旷开朗,疏可跑马。康熙古彩用色,追求的是沉静素雅,在边饰图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