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凝固收缩:中碳钢含碳量在 0.25%-0.60%,凝固时液态转变为固态会发生体积收缩。若凝固过程中液态金属补充不足,就会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成缩孔。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过快,铸件表面迅速凝固形成硬壳,内部金属液因补缩通道受阻无法顺利补充到收缩部位,易产生缩孔。化学成分:除碳外,中碳钢中其他合金元素如锰、硅等含量变化,会改变钢的凝固特性和收缩率,使凝固过程中收缩倾向增大,增加缩孔形成几率。浇注工艺:浇注温度过高,金属液收缩量增大,且凝固时间延长,补缩困难;浇注速度过慢,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过早凝固,阻碍后续金属液补缩,都可能导致缩孔。防止措施合理设计铸件结构:使铸件壁厚均匀,避免局部过厚形成热节,对于无法避免的厚大部位,可设置合理的过渡圆角或加强筋,改善凝固顺序,促进补缩。优化铸造工艺:根据铸件结构和材质确定合适的浇注温度和速度,一般中碳钢浇注温度控制在 1500-1550℃,在保证充型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合理设置冒口,保证足够的补缩金属液,采用冷铁控制凝固顺序,使铸件实现顺序凝固,让冒口中的金属液优先流向最后凝固部位。控制化学成分:严格控制中碳钢中碳及其他合金元素含量,保证成分在合理范围内,添加适量的孕育剂和变质剂,细化晶粒,改善凝固组织,降低缩孔倾向。提高熔炼质量:采用先进的熔炼设备和工艺,提高金属液纯净度,减少气体和杂质含量,降低因气体析出和杂质聚集导致的缩孔风险。中碳钢覆膜砂气孔缺陷防治措施防治覆膜砂中碳钢气孔缺陷,可从原材料选择、工艺控制、模具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着手,具体方法如下:原材料控制选用优质覆膜砂:选择粒度均匀、含泥量低、发气量少的覆膜砂,严格检测其各项性能指标,确保质量稳定。控制粘结剂用量:精确控制粘结剂添加量,用量过多会增加发气量,导致气孔缺陷,过少则影响砂型强度。确保原砂干燥:原砂含水量应控制在 0.2%以下,使用前充分烘干,防止水分在浇注时形成水蒸气,产生气孔。工艺优化合理混砂工艺:采用先干混后湿混的方式,保证树脂均匀包覆在砂粒表面,混砂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避免粘结剂结团或包覆不均。优化制芯工艺:严格控制制芯温度和时间,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覆膜砂局部过热,增加发气量;过低或过短,砂芯强度不足,易产生气孔。优化浇注工艺:根据铸件结构和尺寸,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过高的浇注温度使覆膜砂发气量增大,同时防止浇注速度过快导致气体卷入。模具设计与维护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