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误姻缘信任缘分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明天。在今日和明天之间的,是等待。1947 年秋天,李玉茹等来了曹禺。那是上海最美的季节,也是李玉茹戏剧生涯最美的时节。那一年,她 23 岁。青衣、花旦、刀马旦,样样在行;梅、程、尚、荀,派派贯穿;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无不打着她8 岁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师从王瑶卿、程砚秋、律佩芳、吴富琴等名家的印记。这一天,李玉茹和京剧大师周信芳同台演出麒派名剧《坐楼杀惜》。演毕,两位气度不凡“的观众走上前来,其中一位单刀直入地对她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 您的戏,传统法律”规范都有了,可是缺少神韵,淡而无味,与周信芳先生相比,内心的东西少。一刹那,李玉茹的心湖被一粒石子击中,而这个激起波澜的人就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曹禺。听到曹禺的名字,李玉茹喜出望外,她看过的第一部话剧,就是曹禺的《日出》。后来,她迷上了曹禺所有的戏。此刻,天上掉下了戏剧大师,又颇为诚恳地说出这番关于戏剧的高论,搅起了她心里的涟漪。这次相遇让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戏剧的光辉,她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常常到曹禺家去访问。那时候,曹禺正在构思一部以女演员为主角的剧本,也抽出时间去找李玉茹谈心,从她的身上尋找创作灵感。渐渐地,两人的内心都滋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后来,曹禺辗转到达北京。临别前,他向李玉茹告辞,意味深长地说: 你是一个演员,”应当留在上海,好好演戏。前途一定会更好。 李玉茹听从曹禺的建议,留在了上海。……二人相遇、相知虽是处处机缘,但还是错过了后来,她去了朝鲜。待她回国后,曹禺已娶了妻子方瑞。有情人终成眷属1978 年,曹禺经历浩劫后刻不容缓地投入创作,他的《王昭君》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再一次掀起戏剧热潮。李玉茹当时已担纲上海京剧院三团团长。她读着曹禺的新剧,往昔岁月,悄悄回来。12 月 8 日,曹禺到上海参加活动,终于和李玉茹再次相见,两人是老相识,现在又都是自由身,见面后相聊甚欢,热烈得一如当初。李玉茹得知,这 10 年间曹禺丧失了爱妻方瑞,还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全靠安眠药入……睡。望着他憔悴的脸,李玉茹也神情恍惚起来,像是有什么东西扯痛了她的神经此次分别后,二人还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不同的是,一封封飞鸿开始往来于京沪之间。1979 年春天,李玉茹带领上海京剧团赴欧洲演出 4 个月,其间,她一心扑在演出上,无暇给曹禺写信。收不到她的信,曹禺心神不宁,只好写信给李玉茹的女儿,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