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_第1页
1/5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_第2页
2/5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_第3页
3/5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年代。这个年代里,苏联文学寄予和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爱恨情仇、青春与梦想。那些伟大的理想、坚强的个性和敏感的灵魂,通通在译成中文的俄文字句里找到过共鸣。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问一句,还记得《铁流》、《虹》、《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吗对于他们的子孙辈,问一句,这些小说可曾读过对于父与子不同年代的人,同问一句,那个和绥拉菲莫维奇、瓦西列夫斯卡娅、拉甫列涅夫、阿·托尔斯泰、卡达耶夫,以及整个苏联文学相连的中国名字,可曾记得可曾知道一个年代结束,一种文学淡出,一个国家消逝,一个名字飘落一曹靖华,一如他自己的散文《飞花集》。别求新声于异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有着这样一本书:曹靖华翻译、瞿秋白代译序言、鲁迅编校并自费印刷。这本书就是 1931 年出版的《铁流》,当时仅仅印了 1000 册,而且被列为禁书。其实在 1929 年曹靖华接到鲁迅约他翻译《铁流》之信时,就已经预测到被禁的结果,但他深知这本书的意义。他说:“不能不想到对于在黑暗中挣扎,在血泊中抗争的我国人民来说,这样的作品将会产生何等巨大的鼓舞力量。”在翻译《铁流》之前,曹靖华就已经翻译过苏联几位作家的作品,如契诃夫的剧本《求婚》、《蠢货》,屠格涅夫的剧本《在贵族长家里的早餐》等。但作为一个时代热血青年,一位曾在革命大潮里搏斗过的精通俄文的人,面对中国严酷的现实,他意识到革命文学的重要意义。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为争取祖国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而踏上了文学翻译道路的曹靖华一直以“别求新声于异邦”为己任。他说过:他翻译苏联文学作品“并非为了做文学或是为了糊口”,“主要是受到伟大十月革命胜利的感召”。从 1923 年他翻译的第一部俄罗斯文学作品——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问世,到抗日战争胜利这 20 多年时间里,曹靖华翻译了 40 余部文学作品,总数达 300 万字。著名的江姐和不那么著名的丁佑君,都是被敌人虐杀的蜀中女杰。讨论者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榜样——娥琳娜——苏联小说《虹》中的女主人公。她们都曾和自己的女友一道买过、读过、讨论过曹靖华翻译的这本书,都为书中娥琳娜落难受辱而始终不屈的形象所震撼,都立志一旦同样的考验来临之时自己要像娥琳娜那样坚强。曹靖华的译笔被赞叹为凄清而华美。评论者说,读过此书的人们恐怕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早已忘却,但信任这样一个场面是决不会从他们的记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