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9 篇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 1 进入腊月,家家都盼着过年。过年的准备忙碌而愉悦。大人们忙着采办年货,打扫除尘,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饭。我们男孩子参加最多的是贴春联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换成鞭炮,和小伙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 老鼠尾 点燃,随着手臂的挥舞,它开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闪耀除一个个迷离的光圈。它一点点燃“”烧,不停的发出 吱吱 的声响,我的手指也跟着一点点热起来。看着它慢慢熄灭,只剩一股烟还在不屈不挠的缭绕。 另一个伙伴从裤兜了抓出一把响炮往地上一洒,其他人纷纷冲上去踩,看谁踩的多,“”“”踩中一个就发出 啪 的一声。空地上一阵纷杂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 啪啪 声。伙伴们兴奋的不得了,闻着空气中呛人的烟硝味也照旧乐开了花。 “”大人们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级的小玩意儿了。他们放的 二踢脚 威力巨大,点着以“”后, 碰 的一声蹿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发出闪光,接着一声巨响,如炸弹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们护着躲着看。震耳的声音还未息,又来一个鞭炮,一而再,接二连三。 爸爸告诉我,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时候是用来驱逐年兽的。年兽平常在深海里睡觉,到了年底,它非常饿,就爬出海洋,到陆地上面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百姓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年兽惧怕红色的东西,火光和巨响。于是家家过年放鞭炮,贴春联。年兽赶跑了,这年也就过了。 ”春联不仅辟邪避祸,还寄予了人们的企盼和美好愿望。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就贴 金“”“‘’榜题名 ;家里有老人的就贴 福寿安康 ;家里做生意的,就贴 日进斗金 。 我看着这一派喧闹忙碌的景象,脑海中出现出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正是过年的真实写照啊。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 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饺子,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汤圆,而我的老家在过春节时会吃苕(sháo)粉坨,寓意团团圆圆。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过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里面的馅料多用五花肉、萝卜丁、藕丁等调成。 我听妈妈说,包苕粉坨讲究一个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们先用开水冲泡红薯粉,在它凝固时立即倒入保鲜袋保温。不过不要以为这就能休息了,现在才是重点,我们需要迅速开包,因为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刚做出来的苕粉皮捏成窝窝头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