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开拓台湾儿童文学的先锋“没有儿子固然是遗憾,但是,不能过度膨胀这种情绪,这样,对女儿是不公平的。”这是好爸爸林良的名言。儿童文学家林良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家庭、很多世代。与他认识的人,都能感受那股亲和力。他会陪着孤单的孩子聊天,以他们的角度与视野对谈。于是,孤单的孩子,体会到温暖;欢乐的孩子,自然是更欢乐了。多年前,认识了林良。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作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慈眉善目、思绪条理分明、穿戴整齐清爽、言谈速度缓而清楚。从他的言谈举止,我总想象,中国书生自古以来的温文儒雅,应该就是林良这样子吧。能够结识文如其人的知名作家,我心底有种兴奋感。早期的家庭一向强调“父严母慈”,父亲似乎只能代表坚强、权威,无形中,父亲与子女间渐渐筑起一道鸿沟,彼此内在的声音不得抒发。现代男女观念渐趋一致,亲子沟通仍是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但是,在林良写作《小太阳》的年代,仍是父权大于一切的时代。林良可说是非常“用心”的父亲。或许是天生与儿童有缘。林良 26 岁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语日报》编辑儿童副刊。由于缺稿,因此得自行上阵。他说:“为儿童写作,不同于平常的文章,要注意词汇是否能让儿童领悟。所以,这也是一项挑战。”当时的办公地点靠近植物园,旁边就是早期的中央图书馆。林良回忆当年:“我常和同事的小孩相处,听孩子们讲故事,认真观察孩子们说故事的方法及表达方式、孩子们对什么事感到兴趣或觉得好笑……逐步与他们建立友谊,知道孩子们的世界。”这些孩子真可爱!常在上学前,把早点或零食塞在林良的办公桌抽屉里。当年的某些孩子们,如今变成祖父母了。但是,他们依旧与林良维系着友谊,也成了他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隐身顾问”或“隐身读者”。福建籍的林良是开拓台湾儿童文学的先锋。在这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上班时,他是报社的大梁,任职至社长、董事长,写作依旧不辍;退休后,他执笔仍勤,写作量、阅读量依旧很大。现代社会,愈来愈多的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男女都好,甚至是深感女儿比较体贴父母;或是,宁可建设好自己的生活,无意愿负担生育重责。林良是 32 岁结婚,育有三位宝贝女儿。对于没有儿子的事实,林良坦然表示:“说完全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和太太很快地做好心理调适。我们认为女孩一样好。”且,他还以很多国际知名人物只有女儿的家庭来自励。爱,就要付诸行动这本《金石录》不仅是林良夫妻自勉的读物,更曾经发生一段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