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公文审核五关提高公文处理质量第一篇:把好公文审核五关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做好审核把关工作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公文是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公文处理是政府部门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公文处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就是公文核稿。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就是要为领导及时审阅和妥善处理公文、正确决策和果断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审核把关不严,往往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和行文的不规范,影响领导的正确决策和行政的效率。因此,做好公文处理过程中的核稿把关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心全意为领导决策服务,是秘书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呢。第一,在对公文进行核稿把关时,应当依据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原则和要求,并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从全局出发,仔细审核、客观分析,对公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来说要重点把好四关:即体例格式关、行文关、政策法规关、文字关。(一)把好公文格式关。为了使公文规范化,必须按《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体例格式行文。首先要弄清楚所核稿公文的体例是规范性公文、指令性公文、指导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报请性公文,还是记录性公文。其次,要对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1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等公文的组成要素,按照《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要求,全部认真审核一遍,不能认为这些不重要,没有涉及公文的核心内容就一带而过。(二)把好公文行文关。根据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发文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公文的运行方向来把好公文的行文关。一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尽可能不发,以减少发文,第1页共14页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把好行文关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确定和使用公文文种。公文文种的确定和使用,一要按照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定确定和使用,不能乱起名称;二要依据发文机关的权限,不可超越职权;三要依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确定和使用;四要依据行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使用。如对上级机关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还是请求给给予支持帮助;对下级机关、单位是布臵、指导工作,还是答复、批准有关事项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和使用文种。(三)把好政策法规关。这一关主要是审核公文的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与之相悖的,要退回相关拟稿人员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对规范性文件,要本着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不成熟的,坚决不呈批或发文。否则,文件一旦发出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甚至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四)把好公文文字关。公文在文字上要求明确、简洁、通畅和准确无误,篇幅长的应当压缩,空话、套话也应删除。对错字要改正、漏字要补充,对文字、句子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要修改。把好文字关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相关专业业务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怎么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重大问题。在文字表述上,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概念的提法是否准确、恰当。第二,做好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要加强责任心、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收集积累。一要加强责任心。在公文核稿中,对词不达意,丢字错字、错数等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并予以修改,不能把这些低级错误留给领导去纠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要有责任心,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公文核稿是一项责任心很强的工作,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灵魂,工作负责是对秘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马马虎虎,应当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应当提出修改意见的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加之,领导事务繁忙,很容易导致公文质量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公文领导指导、规范约束等作用,影响行政效率。二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随着我国第2页共14页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规范的内容越来越细。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