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贡献及其相关遗址的讨论进展打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法国学者;中国旧石器考古学;贡献;讨论进展【摘要】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大门由法国学者开启。从 20 世纪 20 年代法国神甫桑志华在庆阳发现我国第一批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到 21 世纪最近几年法国学者博伊达等与中国学者合作参加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与讨论,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法国学者参加了庆阳、水洞沟、萨拉乌苏、泥河湾、龙骨坡等一批重要遗址的相关工作。本文主要梳理法国学者与上述遗址的关系,并概述这些遗址新近的讨论进展。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起步较晚。20 世纪初,中国还未报道过确切的旧石器时代遗物,甚至当时许多学者都不信任中国存在过石器时代。直到 1920 年,法国神甫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城北 35 公里处的赵家岔和 55 公里处的辛家沟的黄土层及其下的砂砾层中发现了一块人工打击的石核和两件石片,才使这一境况得以打破。纵观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历史,从20 世纪 20 年代法国神甫桑志华在庆阳发现我国第一批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到 21 世纪最近几年法国学者博伊达等与中国学者合作参加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与讨论,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法国学者参加了庆阳、水洞沟、萨拉乌苏、泥河湾、龙骨坡等一批重要遗址的相关工作。可以说,法国学者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梳理法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发掘与讨论工作,并概述这些遗址新近的讨论进展。一、桑志华与甘肃庆阳旧石器的发现中国旧石器的发现,首先是从甘肃庆阳开始的;而甘肃庆阳旧石器的发现,又离不开一位名叫桑志华的法国神甫。作为 20 世纪初期进入中国探险考察的西方人,桑志华不仅是一位称职的天主教神甫,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博物学家、考古学家和具有崇高科学开拓精神的探险家。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法国政府十字勋章。桑志华在中国探险考察 25 年,行程大约 5 万公里,历经千辛万苦,仔细科学探究。早在 1912 年,他就萌发了到中国考察的心愿。1914 年 3月,他毅然离开法国巴黎,横穿欧亚大陆,途经西伯利亚辗转来到中国。他到中国后,落脚于天津天主教耶稣会崇德堂;随后即前往献县等地进行科学考察,并得到献县天主教耶稣会金道宣院长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他考察的地区主要在黄河和白河流域。他在华北地区以传教网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动物和植物以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等。搜集到的材料,堆放在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