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摘要:东北民歌的进展深受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粗犷豪放的抒情小调和轻快诙谐的说唱小调,具有明显地方色彩,音调高亢、短小精干、简单叙事、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关键词:东北;民歌;特色东北民歌的歌词多为民间口头的生活语言的诗歌化内容,大多少是押韵的,本身就是生活语言的韵文化,东北民歌一般以七字句的形式为多,也存在五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间或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句式。其语言节奏上偏重于叙事,多为口语化的朗读性节奏,东北民歌也表现出幽默、流程和语调夸张的感情色彩,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一)节拍和调式从节奏上来看,东北的民歌多为 2/4 或 4/4 拍子,且节奏形态较为单纯,一般可以分为平均型、切分型、长短型,而三拍子民歌较为少见。其调式 5 声、6 声、7 声音阶都有,但一般以 5 声为基础,最常见的微调式、宫调式。同时商调式和羽也较为常见,但是角调式非常少见。东北民歌的另一特点在于调式交替较多。东北民歌中会出现很多色彩感很强的小三度音程(如《回娘家》、《盼晴天》),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如《瞧情郎》),这种音程上的特点与南方民歌婉转的多级渐进、环绕的音程形成了鲜亮的地域对比。(二)润腔和衬腔衬腔和衬词是东北民歌极具特色的要点之一,在东北民歌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总体说起来有以下几种:连接作用,增强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如《月牙五更》);渲染情绪,能够活跃气氛,增强歌曲的色彩感(如《小看戏》);提高完整性,补全已经正词唱完但音乐还不完整的部分(如《瞧情郎》)。东北民歌的润腔最常用的是鼻音和抖音,其中鼻音与山东民歌的某些特点相近,这与当年山东人闯关东的人口迁徙有密切关系,但区别在于山东民歌总多以 an 或 ang 为主完全的鼻腔共鸣形式唱出润腔,东北民歌则以 a 为主,是以鼻腔和口腔共鸣相结合的演唱方式;东北民歌还常常出现擞音,其特点是频率较快幅度较小,俗称小抖,靠气息大小的微弱变化完成演唱。二、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东北民歌演唱的人一般是群众歌手,他们一般懂一些音乐方面的,有的是半职业有的是全职业的艺人来演唱,所以无论在情节还是在感情上都会显得比较曲折,小调抒发感情一般都比较委婉和含蓄,在民歌的词上也显得更加讲究而法律规范,在节奏上我们可以听出小调的起承转合更多,节奏更加的规整,呈曲折状,变化较多。1.吟唱训:吟唱调一般以吟唱为主的,旋律很接近于自然,一般是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