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品味诵读美读论世知人李清照词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感人价值的情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愁”前后期又有不同内涵,前期的愁多不离自己闺阁生活,或直抒胸臆,或借景生情,抒发与丈夫分别索居的孤苦之愁,虽无多大社会价值,却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如《醉花阴》等。后期写愁,虽多于对亡夫的悲伤,有感于:“漂零遂与流人伍”的生活,以及对美好往昔的痛心追恋,但鉴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其中不能不包含很多超出个人天地之外的爱国之忧、亡国之悲、乡关之思,使小我之愁与大我之愁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更深远的社会意义。这一切都与她的生活不无关系。假如我们了解了词人所生活的时代,她的生平遭遇及其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品味词的思想感情不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吗?文化常识诗歌形象丰腴,意长语短,常用典故,含蓄蕴藉,这就要求读者要有丰富的文学文化,才容易解读。例如:陈焕的《梅花》:“云里溪桥独树去,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这是一首饶有新意的咏梅诗。前三句容易理解,最后一句推开常境,翻进一层,妙想联翩,突然翻出:“方信留侯似妇人”这样一个奇特精警的结句,让人一头雾水,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但假如了解留侯张良的事迹及司马迁在《史记》里对他的赞颂,就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品味诗歌的感情方法很多,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领略品味古诗词的基本方法,领略古诗词的艺术美,从而能够走进古诗词这座美轮美奂的殿堂,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