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吃街素描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四川”,每个城市都有其饮食文化特点。有人说,“粤菜是华尔兹,川菜是迪斯科。”这种形象的比方,确也道出了两个地方菜系的本质区别。须知,华尔兹是要走高档路线的,要进得大厅堂,越大、越高档的餐厅做得越好,就像我们在北京和海外见到的酒家一样,都是装修豪华、颇有气派,手头紧一点的食客都有点望而却步。而川菜大都喜爱走低档路线,大众口味,也就是家常菜,这样才符合四川人的口味。难怪,川菜馆全球都是,走到哪个地方都能看见四川人办的餐馆。这次到济南,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主办单位组织全体获奖作家参观小吃一条街,让我又开了眼界。这济南小吃虽说没有广州菜和四川菜出名,但自有其特色,将广州的蒸煮之术、四川的烹饪之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兼收并蓄,以泉城之水,糅华夏精致美食之精华,汇天下民间佳肴之特点,再加以融合地方特色,自成体系,倒也成了南来北往顾客喜好的餐饮。凡到济南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品尝这里的小吃。假如形象比方,有点像交谊舞,既大众化,又不失风范,可谓相得益彰。小吃街主要位于芙蓉街,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街位于珍珠泉群之中,邻近历代两大府衙和贡院、府文庙及古城主干道。金、明、清时,一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清代诗人董芸曾寓居“芙蓉馆”,因而书声朗朗,流水潺潺,垂柳依依,意境优雅,而享誉四海。小街上人流不息,喧闹非凡。各种商铺打出自己的特色招牌立在路边,为这条小街增加了不少商业气息。但对于大多数游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的小吃来的。许多逛街购物的人饿了累了都会来这里吃饭,掏出几元钱或十几元钱就可以填饱肚子,并饱尝一顿济南特色的小吃,那个爽心呦。脚底下是水泥铺就的路面,眼里是路边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吃店,鼻中是麻辣酸甜的五色香味,耳中是普通话混合着地方语言的小贩的吆喝声,傍着繁华的泉城路,芙蓉街喧闹中带着轻松的味道,这味道是和济南市井的味儿一脉相通的。济南的地方风味小吃,制作精细,风味各异,同时兼收各民族小吃特色,品种丰富,在风味食坛上独树一帜。其中有本土原创的,也有兼容外来的。十大名小吃中有油旋风味小吃。油旋为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故名“油旋”。其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将其与鸡丝馄饨配食,味道更佳。草包包子更是位居济南十大名小吃之首。草包包子是灌汤包的一种,新出笼的包子,白白的薄皮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