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制鼻烟壶的材质及纹饰审美鼻烟壶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器物中运用传统技法最全面,出现较晚的一种手工艺绝活。从鼻烟壶上可以看到中国微型艺术的全部谱系及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如书法、中国画、瓷器、玻璃、制玉、犀雕、牙雕、竹雕、漆雕、套料、荡匏、马赛克、掐丝珐琅等。它博采众长各显奇资。鼻烟是由欧洲人从美洲印第安地区带到欧洲的,在欧洲非常流行,法国皇宫里上到皇帝,下到仆人都会吸鼻烟。据记载,拿破仑非常喜爱吸鼻烟,每天可以吸闻达七磅多。中国人原本是不吸鼻烟的。16 世纪,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同时带来了鼻烟文化。在记载康熙皇帝言行的笔记里,他喜爱鼻烟已经达到“宁可三日无米面,不可一日无鼻烟”的境界。1696年,康熙帝专门设立玻璃厂,用来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宫大臣和外国使臣。乾隆皇帝最初喜爱烟叶,后喜爱鼻烟。鼻烟这种纯粹的舶来品在清代整整流行了一个朝代。现代香烟对人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鼻烟是不燃烧的。用上好的烟草,掺入麝香、薄荷、冰片等药材,再碾成粉,将其密封后放入地窖内陈化,经过几年后便形成鼻烟,可以直接吸食。鼻烟的口味主要有酸、膻、胡、豆、甜五种配方。鼻烟的功能非常丰富,首先是解除疲劳;其次是去疾,治疗病痛;第三是疗伤。鼻烟在清代的作用就如当代的治疗轻微感冒发烧类的药品。比如《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晴雯着了风寒,吃了两天药,仍不见好。这时候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晴雯一看是一个扁扁的、颇为精致的玻璃盒子,打开来用指甲挑了一些嗅入鼻中,感觉不明显,便又多挑了一些嗅入,突然觉得鼻中酸酸辣辣直通囟门,连打了五六个喷嚏,泪流不止。鼻烟壶的发明是中国的专利。鼻烟刚传入时是放在普通的盒子或玻璃瓶里。率先进入紫禁城的清朝皇室成员们发现,每个寝宫里都有不少精致的瓶子,为玻璃瓶描金,是明代嘉靖皇帝装“仙丹”的药瓶,便顺手赏赐给了大臣和亲信,叫鼻烟瓶,包括大金花瓶,装 2 斤鼻烟;小金花瓶,装半斤鼻烟。后来康熙皇帝觉得这些瓶子有缺点,第一易翻撒,第二易吹散,第三易散味,不好看也不好把玩,就开始创新制作。到了康雍乾时期,鼻烟瓶就被命名为鼻烟壶了。民间约定俗成,要用工艺极尽精致的小瓶来装鼻烟。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鼻烟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进展。皇宫内设有专门制作鼻烟壶的内务府造办处作坊,如玻璃厂、金玉作、珐琅作、牙雕作,镶嵌作等,集中了全国最高水平的能工巧匠,倾心而做。而鼻烟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