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_第1页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_第2页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_第3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年 12 月第 29 卷第 12 期 710-726•对策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通信作者:高润霖,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 10003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前言近 20 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总结这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依据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9 年修订的 AMI 治疗指南,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指南中对 AMI 的分类,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 ST 段抬高和非 ST 段抬高两类。现有资料表明,这两类之间在病理上有所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操作或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本指南中对某些治疗适应证的建议,以 ACC/AHA 指南的方式表达如下:1 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II 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a 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lib 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 类:指那些已证实和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本指南的制订经过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反复认真讨论,并广泛征求了各级心血管病医师的意见,力求对我国 AMI 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诊断与危险性评估 AMI 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急救医务人员在迅速到达发病现场后,应尽快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和初步处理,并迅速转送医院。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 AMI 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一、急诊科对疑诊 AMI 患者的诊断程序(一)目标急诊科对疑诊 AMI 的患者应争取在 10min 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 18 导联心电图(常规 12 导联加 V7〜V9、V3R—V5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 30min 内开始溶栓治疗或 90min 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 AMI 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