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卡尔纳克离开埃及已经很久了,印象最深的,是卢克索那闻名于世的卡尔纳克神庙,那是在时间的尘埃里总也抹不去的记忆。天无杂质,一碧千里,在城北 5 公里处的尼罗河岸边,古老的庙宇与波光荡漾的尼罗河相映成趣。最先迎接我们的,不是恢弘伟岸的穹顶、廊柱,而是那火辣辣地烫过来的阳光。卡尔纳克神庙以土黄色为基调,在万簇光芒中鲜艳夺目地燃烧,溅在巨大的花岗岩的石像、石柱、石墙上,反射出更刺目的光泽,似乎是不想让人们细细打量密藏在这里的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其实,准确地说,卡尔纳克应该称为神庙群。公元前 2000 年,从埃及的中王国开始,人们就在此建起了这座侍奉底比斯主神——太阳神的阿蒙神庙,在埃及神话中,阿蒙的影响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其后,经过历代数十位法老的持续不断地扩充和修建,直到公元前 80 年,这座人类文明史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神庙,以占地数十万平方米的面积终于竣工。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用石柱支撑的寺庙,以其闳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形象地说,它的体量可以装下同样是石头建筑的巴黎圣母院,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卢浮宫。卡尔纳克神庙是法老迎接太阳的地方。清晨,明晃晃的阳光爬过高大的塔门,先是染红庭院深处盛开的莲花大圆柱,然后投射在姿态高岸的众多神殿上,让人们感觉到一种朴拙而宏大的展开。其主体建筑主要是在新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在雕塑的皱褶里向外漫溢的,是被精心凿刻后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衮衮法老们争相使用最好的石材,使莽莽苍苍的荒漠渐渐雄起为鳞次栉比的恢弘神庙。因为有朝一日,法老们也会开始永恒的重生之旅,皈依到诸神的行列。他们通过神庙献祭,期望涅槃而登彼岸。入口处是坑坑洼洼的沙地,凌乱地点缀着不知名的树丛和花草。神奇的分界线,是第一道高大而残破的比龙门,门外那巨大的空间像广场似的扩展开来,给人以循环往复的暗示。狮身公羊甬道两边一字排开的神兽雕塑,虽已残缺不全,但一点也不阻碍它们的威武。闻名遐迩的拉美西斯二世原来有两尊坐像和四尊站像,并排安放在这道比龙门前,但公元前 27年的大地震摧毁了四尊站像,只剩下两尊花岗岩的坐像。法老宝座上两个尼罗河神手持纸莎草和荷花,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穿过这道比龙门,是个非常宽大的庭院,东西长达 103 米,南北纵深 84 米,静旷中仿佛潜漾着一种博大、深沉的气息,从四周隐隐地笼过来。庭院中间显眼的四座巨大石墩,是阿蒙神從圣殿中抬出来参加宗教活动时的临时憩息地。它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