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法1、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常由几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一般发生在玉米的吐丝后期,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即“青枯型”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或天气有大风,经过 2~3 天叶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状。慢性型病程进展缓慢,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枯,后期茎基部变色,腐朽,感染部腐烂,有腐嗅味,植株青枯,病部如水渍状。髓部中空,易倒伏,果穗下垂,籽粒干瘪。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轮作,合理密植;(3)科学施肥;(4)化学防治:施得乐 1000 倍喷茎基部,青枯灵或青枯停 1000 倍灌根。2、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育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进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培育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低,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值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3、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叶斑病等,在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基肥,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全络合态)、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 7-10 天喷 1 次,共喷 2-3 次。4、玉米青枯病。玉米拔节期整株青枯死亡,剖开茎基部,可见髓部变褐色,发病后期有镰刀菌伴生。防治方法:金雷多米尔 1000 倍、康正雷 1000 倍或盖克 1000 倍灌根。5、玉米纹枯病在叶鞘上出现污绿色长椭圆形的云纹状病斑,很象开水烫伤一样;以后病斑逐渐增多,互相连成一大块不规则的云纹,然后向上部叶鞘、叶片进展,严重时,可以危害至顶部叶片。病原:由玉米纹枯病菌引起,属真菌。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每亩用 5%井岗霉素 100-150 毫升,或 20%纹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