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视资料丰富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时运用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容易深化,注意力容易转移,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老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段视频,就比枯燥的语言讲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5 课《科举制的创立》时,课前我就播放了《探究发现——跨越时空的文明》的第十集《科举考试》。通过节选的视频,学生了解到在隋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都是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两年后隋文帝就下诏书废除了。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选官制度呢?科举制度经历了什么的进展历程呢……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二、课中选播,如临其境。还有一些网上的小视频,也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于教学,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抵抗》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讲到火烧圆明园时,我选择了网上搜到的有关圆明园 3D 复原图景的小视频,跟今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进行对比,让学生们对圆明园前后的变化有更加直观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侵略者的野蛮、贪欲与罪恶,以及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伤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效利用影视材料,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思考力。三、课后巩固,丰富储备。当然,影视作品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适合于课堂的教学运用。以历史改编的电影为例,可能因为政治因素、商业因素、个人因素等,会对历史事件加以改动,与真实的历史有一定差距,老师在给学生播放的时候就应该加以说明,让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艺术化处理的细节。责任编辑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