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花收藏之国内篇(文革前)1931 年 6 月 21 日,由中外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雨过天青》在上海新光大戏院试映。同年 7 月 1 日正式公映。这是为配合中国首部有声电影公映的广告火柴使用的盒帖,迄今仅见此一枚。1956 年赵明导演的《铁道游击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经典抗战片之一。影片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悠扬和深情更是脍炙人口。女导演王苹于 1958 年拍摄了战争题材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根据革命烈士李白的事迹改编,是一部优秀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题材的电影。该片 1978 年在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获最佳女演员奖。第三代的旗帜性导演谢晋拍摄于 1961 年的《红色娘子军》,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抵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这部影片曾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 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1995 年“中国电影世纪奖”。由赵心水导演,梁音、张辉、谷毓英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片中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至今仍为大众所喜爱。1963 年,汤晓丹导演的《红日》上映,影片根据吴强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军事战争片。影片气概宏大,战斗场面紧张而又激烈,非常具有感染力,是同类影片中少有的优秀作品。影片《英雄儿女》由武兆堤导演拍摄于 1964 年,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导演以不多的篇幅,精心刻画了英雄王成的形象,深深地烙在观众的记忆中。片中的主题歌《英雄赞歌》流传甚广,至今久唱不衰。拍摄于 1965 年的《苦菜花》由李昂导演,曲云、杨雅琴、王志主演,本片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一个家庭为出发点展开故事,既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历程,也体现出亲人之间的细腻感情。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1965 年导演任旭东拍摄了《地道战》,由朱龙广、王炳彧主演,这是极具娱乐性的战争片。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思、幽默机趣的细节描绘,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使影片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事实上,本片是被当作军教片来拍的,由八一厂和工程兵司令部联合摄制,目的是向民众推广平原游击战的一种战术。1966 年上映时,江青将演职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