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经验做法及成效据统计,**全县 2024 年畜牧业产值 9.82 亿元,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为 29.72%,是**农业农村经济进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以生猪养殖占比最大,2024 年末我县生猪存栏 48.74 万头,全年肉猪出栏 84.10 万头。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近年来,**各部门为治理畜禽污染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简单介绍几点做法和成效: 主要做法:一是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宣传、营造氛围、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坚持加强领导,强化领导机制、推动机制、保障机制这三种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动力度;三是以“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为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动、整体考虑、保持平衡”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并创新治理工作模式,实现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五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督查指导,对两年内未完成污染治理目标任务的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对治理过程实现全程监督指导,确保治理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六是积极探究生态型、循环型畜牧业养殖,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危害的最小化双赢。 主要成效:一是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根据“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的治理标准,2024 年完成了对 984 户 100 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成效;2024 年计划对 511 户 50-99 头的小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治理并建设 9 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截至 7月 1 日,已开工 506 户,其中已完成 468 户,开工率和完成率分别达到了 99.0%和 91.6%,大部分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已完成建设。二是生态型、循环型畜牧业积极探究。根据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利用的原则,积极探究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鼓舞种植户和养殖户签订畜粪还田协议,变废为宝,实现双赢;另一方面积极探究新型生态化养殖技术。通过探究生物发酵养殖,粪尿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种的发酵,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从而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另外,鼓舞企业将畜粪生产成有机肥并在全县推广使用,全县有机肥这两年的年使用量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效地改善了我县农田土壤的质量。三是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治理工作明显改善了我县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生态养殖和循环养殖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