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山峰为邻,看““起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孤单呢?所以,人们又叫它 大孤山 。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 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就是我们今日要参观的 姑嫂塔 。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家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 48.27 米,西塔高 44.06 米,虽然姑嫂塔还不足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所以显得特别巍武。“”“”姑嫂塔,又称 关锁塔 或 万寿塔 ,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 1131-1162 年,迄今已经有 800 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它 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 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 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家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 万寿宝塔 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明代苏紫溪“”有诗说: 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 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 姑嫂塔 ,为什么不叫它 万寿塔 或 关锁塔 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穷哥哥往南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