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感制造性小学数学不仅要靠老师出色地教,更要靠学生自主地学。为了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形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的最大秘诀之一。”正式上课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觉得这堂课是比较有趣的,能够让孩子集中精神仔细听讲。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好动的天性,增加课堂上带有愉悦孩子的活动内容,增加游戏部分,充分发挥数学游戏的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数感、闪现学生的制造性这三大作用。如何具体有效地将数学游戏溶入小学数学课堂呢?一、将有启发性的游戏设计融入数学学习里学习游戏的形式是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学习游戏应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其有助于突出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例如:1.“数学接力赛”。设计时要注意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育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像分析应用题:“小人书有 9 本,连环画比小人书多4 本,连环画有多少本?”请 4 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层次的任务。第一棒,从“连环画比小人书多 4 本”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连环画和小人书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本数多?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连环画的本数多,连环画的本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小人书同样多的 9 本,另一部分是比小人书多的 4 本。)第三棒,求连环画有多少本,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连环画有多少本,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计算、作答。[9+4=13(本)答:连环画有 13 本。]如此一来,一人只解决一个层次的问题,渗透了思维的条理性,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在数感强烈的游戏中对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起到辅助作用。2.“猜一猜”。这是常用的学习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构建数字的内涵。又如,老师手里拿 10 根小棒,藏在背后,让学生猜老师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可能左手 1,右手 9……左手 9,右手 1)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 10 的组成和分解,要比让学生反复死记硬背好得多。3.“小擂台”。这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游戏。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在巩固新知时,设计一个套圈游戏。用圆圈套中下列小动物的分值为:小兔 24 分,小羊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