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精灵奇异的物种在中国科学院动物讨论所,有一只珍藏了 20 多年的来自广西的蝙蝠标本,因为它有着独一无二的扁平颅骨,人们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扁颅蝠。20 年来,扁颅蝠谜一般的身影,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搜寻,然而,要找到它们几乎是可望不可及(图 1)。早在 100 多年前,人们第一次在东南亚发现扁颅蝠的踪迹时,它们神奇的身影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权威动物学文献都对这种罕见的、生活在竹子里的蝙蝠有过粗略的描述。20 世纪 70 年代,甚至有人在马来西亚的原始丛林里,尝试过追踪它们的身影。遗憾的是,自从 20 年前人们在我国广西偶然得到它的标本后,至今再也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踪迹,难道扁颅蝠已经灭绝了吗?中国科学院动物讨论所的专家们也被这种罕见的奇异生物深深地吸引着,一直想找到它们。我国蝙蝠专家张树义说:我们所发现的大部分蝙蝠主要是栖息在洞穴里,还有些是栖息在人类居住的建筑屋檐下。可是,非同寻常的扁颅蝠的行为生态极为特别,它的脑袋是扁平的。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它能够栖息在竹筒里面,无论从形态学还是行为生态学,都非常有趣和特别。我们以前对扁颅蝠的了解非常少,它究竟栖息在什么环境和范围内,它们的数量究竟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搞清楚(图2)。艰难的搜寻2024 年9月,受命搜寻扁颅蝠的中科院动物学博士张礼标,在广西宁明自然保护区已经寻找了整整 1 个月,可是神奇的扁颅蝠依旧杳无踪影。这次在宁明的遭遇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到竹子多的地方去寻找。为此,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猫耳山自然保护区。猫耳山自然保护区距离桂林市40 公里,张礼标他们一进入自然保护区,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里到处是成片成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的毛竹犹如海洋一般无边无际,假如扁颅蝠尚未灭绝,这里应该是它们最理想的家园了(图 3)。第二天,满怀希望的张礼标终于在茫茫竹海中发现一棵竹子距离地面很高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裂缝,由于刚下过雨,原来就很光滑的竹子更加湿滑,张礼标全然不顾这些,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毛竹上的这条裂缝大约宽 1.5 厘米,能闻到从里面散发出来的一丝特别的腥味,似乎预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用耳朵贴近去听时,却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动静。他用一根细木棍小心地捅了捅,发现里面是空的,并没有想象中的扁颅蝠。意外的发现尽管发现的第一条竹缝里没有找到扁颅蝠,但已足够让张礼标感到振奋,这个发现或许预示着距离发现神奇的扁颅蝠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