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不俗的古典与优雅儒家讲求的是稳定和秩序,因此,好的家具都是超稳定结构,“百年不倒”。你花纹再活泼,雕刻再复杂,都是在一个稳定的结构内发挥,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张扬个性。它的用料,比如一张椅子,从最粗的地方到最细的部位,粗细变化井然有序,丝毫没有对比过于强烈或者变化过于剧烈的地方,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根据一定的韵律逐渐变化,充分体现了儒家追求的“君臣父子”的秩序感。明式椅圈和扶手的主要走向是趋于收缩的,成为一种内敛的态势。而明式家具中的拔步床犹如建筑一样,有廊,有便所,紧紧地包裹着内部空间,显示出对于“礼”的尊崇。道家和禅宗:吹来自然、平和、空灵之风这种沉重和封闭的感觉,似乎与道法自然、禅讲顿悟并不统一。但是,中国红木家具就是这么奇妙,把三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道家崇尚自然,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艺特别讲究本色。特别是明式红木家具,所采纳的材料都具有漂亮的花纹和色泽,显示出自然色调,呈现一种令人舒适的感觉,体现了对自然材料的崇拜。在制作工艺上,红木家具上都有一定的缝隙,不了解的人认为这是粗陋的象征。其实,中国古代工匠早就发现了干缩湿涨的现象,假如用铁钉固定,用胶粘住,家具很快就会变形损坏。聪慧的工匠利用燕尾穿带,将木材巧妙地穿在一起,留出了让它自然变化的伸缩缝。在一个稳定的框架内,木头可以根据它的性质随意变化,这就是“道法自然”。至于禅宗,则为明清红木家具注入了“空、静、素”的哲学意味。中国文人书斋多半也有禅室,人们可以在其中静静观照内心世界。适合这种审美需求的家具,自然也充满了“禅”的韵味。比如用竹、花鸟、山水等作为纹饰。即使是动的东西,也能将其符号化,如“团龙”,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变成团龙,就显得静雅、平和。明式红木家具造型追求简洁、通透、空灵。这种家具上的空,和方、圆、线、面之间的对比,能引发人的禅机,其中蕴含着古人超然身外的哲理寄予。明清红木:奢侈的理由红木,是采纳最多、最贵重的优质硬木,但传统红木家具所选用的木材并非都是同一树种,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十几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红豆木、花梨木、新花梨、老花梨等。近些年来,还有所谓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等。红木家具的陈设使得满室生辉、富丽堂皇,幽雅高贵。其集保值、有用、观赏于一体。一棵红木成材需要几百年,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因而弥足宝贵。说起家具,无非是桌椅板凳、木床木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