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职生对《机械制图》的学生看图和画图能力欠缺、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不足等现象,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点滴,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关键词:项目式;仿真式;任务驱动;思维创设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一门讨论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培育中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也是每个从事机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教材教学性强,内容注重系统性、有用性。在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纳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1.项目式模块教学2.模块仿真式教学模块仿真具有模拟仿真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其效果是传统的实物模型及单纯的语言讲授所无法比拟的。利用计算机交互动画设计开发《机械制图》模块仿真,运用模块仿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模块仿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使用 Authorware、AutoCAD、3Dmax 和 Flash、Autodesk Inventor 软件等软件进行模块仿真,例如:笔者在讲解"齿轮和轴配合画法"时,就使用了 Autodesk Inventor 软件进行仿真,从软件提供的三维机械设计、仿真、工装模具的可视化和编制工具集,能让我可以快速轻松地创建高质量、具有照片级真实感的渲染和动画,使学生轻松地从二维向三维移植,简化了老师讲解的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并为笔者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3.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是由原来的老师转化为好学的学生,学生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办法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无形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及时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动手技能,同时完成任务,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利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可以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和学生掌握情况,制定学习性的任务,按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规划出 6 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2~4 个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任务拓展训练,将知识学习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例如:在"齿轮变速箱"的绘图教学中,我分别设置了主动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