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中的工科课程探讨【关键词】设计工程师;渗入式教学;主课老师一、培育目标与现状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的艺术属性或者工科属性,一直是讨论的话题之一,两者同时招生或者工科院校招收艺术考生,艺术院校招收工科考生也是当下的常态。在工科院校中的艺术生,遇到一个比较大的学习问题就是高数,机械设计,电子设计等工科课程的大面积不合格,难以通过考试。除去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以外,相应的课程设计也应该有所创新。首先是培育目标的明确,工科院校中艺术类招生的工业设计学生,与艺术院校招收的理科考生的培育目标大体一致,即是培育“设计工程师”,培育具有艺术素养的产品开发工程师,或者具有工程师素养的艺术设计师。这样,大一的课程应该与传统的艺术院校培育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有比较大的区别,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老三样假如照搬就显得格格不入,学生也很难上手,教学效果也比较难保证。二、解决问题的探讨1.我们尝试从渗入式的课程设计上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以工科院校招收艺术类学生为例,艺术类学生在大学之前的阶段大多数的理科成绩基本不理想,普通的大一工科课程对于他们不但是程度上的差距,更多的还是“坏孩子心理”在起作用。那么在课程设计上,将工科的知识渗入设计课程当中去,通过做设计方案的同时,渗入工科的知识点。在课堂的组织上,设计老师作为主课老师与工科老师协同式备课与授课,在备课环节,老师们共同就教学目标进行确认,就课堂的讲授和训练的题目进行共同编写与设定。课程概论由设计老师与工科老师共同讲授。具体以“力”、“机械”、“电子信息”、“模具”等教学模块的课程设计为例说明学习与授课流程。2.力学模块的知识点讲授:主要的知识点在结构力学这部分,它主要讲授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结构力学讨论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这样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基础上的课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以取得估计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我们通过《非对称平衡》这个课题设计,要求同学们制作一系列的具有比例和模数特征的基本形态物,构成一个形态的非对称叠加构筑,要求模型有一定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