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闲情偶寄》中水田衣对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影响李渔《闲情偶寄.声容.制服》中对于服饰美学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李渔将服饰与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在不同朝代的服饰制度的变化紧密结合,特别是李渔对于明朝时期最为独特的服装水田衣有其独特的见解。本文通过描述水田衣的起源及进展等方面,反映了当时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水田衣的出现,在当今现代思潮汇合的年代,也被广泛的应用,并且水田衣的出现对于现代个性化服装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它的出现代表着社会政治进展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不断进展,古代服饰会在某一方面得以传承。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于服饰美学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明朝时期最为独特的服装款式之一“水田衣”。水田衣的出现,在当今现代思潮汇合的年代,它的元素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去,并且水田衣的出现对于现代个性化服装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闲情偶寄》中关于“水田衣”的美学思想冯盈之的《“洁、雅、宜”———略论李渔对于女子服饰的审美理想》中李渔强调简约的理想体现在服装款式上,首先要求衣服的裁剪要有整体感,衣缝越少越好,他认为“水田衣”应该摒弃;欧阳丹丹的《论李渔的服装美学观———以当代服装美学为参照》中,李渔明确反对的当时社会上服装流行的不合理因素,认为水田衣的出现完全是一种“出于虔诚的模仿”;此外杜书瀛对于李渔的《闲情偶寄》的服饰美学分析是比较详细的,他的《李渔的服饰美学》中,认为水田衣是排斥统一单调的形式,而是追求多变、复杂的一种厌倦常规的心理;而汪开庆的《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中谈到了人们不仅不讨厌水田衣,反而喜爱这种奇怪的服装,迎合了人们“厌常喜怪”的趣味获得了一时的流行。李渔的《闲情偶寄》的服饰美学理论已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学者、思想家们从各个方面对水田衣进行了分析。但是分析的都不是很深化,本文将根据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来分析水田衣被大众所广泛的接受和喜爱的原因,以及水田衣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并且水田衣的出现对现代服装个性化设计有一定的启发与影响。1.水田衣的历史背景据历史记载,在唐朝已经出现水田衣这种样式的服装,然而直到明朝末期,水田衣才开始风行,但水田衣的出现受其社会背景的变化影响极大。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