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文学中顽童形象顽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能够在“玩”与“顽”中突破现实社会中的层层束缚,释放出儿童时代生活独有的激情的碰撞,以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张扬出儿童可贵的游戏精神。可以说,顽童形象就像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瑰丽的宝石,在新时期的阳光下,从多角度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典的顽童形象的魅力在于“这些孩子是儿童中的儿童,能够将儿童的天性散发得淋漓尽致,将真实形态的童年之花绚烂绽放,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漂亮,而把童年的自我价值也彰显得熠熠生辉”。儿童文学中顽童形象的演变与进展1.被忽略的顽童我们可以从许多的古老神话、传说中找到诸多文学形象的原型,而顽童形象的雏形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本样式中。史料中最早的顽童形象是以智者的形象出现的,例如在古老的寓言与地方故事中狡猾能辩的动物形象(例如法国的列那狐)与海尔兄弟式的智者,或者是日本聪慧的一休等,这些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过人的智慧与勇气,敢于在危机中与敌人对峙,往往都可以将情况化险为夷。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也具有部分顽童形象的雏形,然而他们都是在一些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而成的。例如诞生于 18 世纪的欧洲的吹牛大王敏豪生与吴承恩撰写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早期文学作品中顽童形象雏形设计中最出彩的形象,敏豪生是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孩子状态的青年形象,而孙悟空具有的桀骜不驯、天真欢乐的本性无不凸显出顽童的本性。2.被改造的顽童顽童有同意接受改造的,也有不同意接受改造的,小飞侠彼得潘就是这样的顽童形象的代表,他始终坚韧地与来自成人世界的改造力量抗争,一直留在了天真无邪的童年。作家巴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制造出了这个童年精灵,极力推崇儿童身上具有的游戏精神。小飞侠彼得潘为了留在童年,放弃了长大,手中紧紧握着抵抗成人的力量。不愿长大的彼得潘是儿童游戏精神的化身,是儿童无忧无虑内心的象征,也体现出巴里对儿时的怀念,是自身“童心主义”儿童观念的直接表达。3.解放了的顽童到了 20 世纪末,几经变革,儿童文学终于不再依附于成人文学,自成门派。在“二战”之后,世界上盛行着以儿童为核心,充分尊重孩子本位的教育观念。许多张扬个性的儿童形象进入到小读者们的视野中,这些形象与小读者们的游戏经验和心理特征完全契合,引起他们内心的强烈共鸣。许多作家都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顽童形象,例如中国的皮皮鲁和鲁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