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状况,反映了转移农民角色转换的程度,而这个程度又极大地影响着“”城镇化和解决 转移农民 问题的进程。解决转移农民问题,除了要解决一些客观的外在的问题如转移农民的转移、吸纳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还有转移农民自身内在的素养问题,即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思想意识观念。应当重视和加快转移农民思想观念意识向现代化的转变。(一)影响转移农民观念观念转变因素在中国,只有农民具有了积极、进步、开放、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道德追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事业才算成功。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的自然社会条件、资源禀赋和政策制度影响,以及农村传统精神文化在农民意识中根深蒂固,当今中国农民的整体素养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农民意识正处在逐步转换中,一些农民走出农村闯荡城市,有的农民开始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现代思想意识观念,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开拓型、开放型的现代农民或转移农民入。但是,转移农民进城前在农村已经完成了基本社会化过程,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等已经形成,乡土文化极深的积淀和极强的生命力、渗透力,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惰性的东西仍然深植于这些农民和转移农民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之中。转移农民虽然离开了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城镇非农产业的就业者,其职业转换了,地域转移了,甚至户籍转变了,但是大部分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非农转移并不明显,先进的城市化意识积累不足,农村及农民的落后意识、落后””生活方式仍然根深蒂固。如:深厚的乡土观念使转移农民一切 以情为贵 ,家族亲情成为维护转移农民安身立命的无形凝聚力;尊祖宗、尚人伦、讲忠孝的价值取向遏制转移农民新思想的萌芽;封闭、内向心态以及固守传统和经验、保守求稳的经世观念还在作用;散漫、自私、盲目排外、安于现状、平均和公有思想等等农民意识仍然存在。大部分转移农民对文化知识要求低,思维方式守旧和封闭,缺乏更高的生活要求和长远的生活目标。据我了解情况 2024 年 5 月对 200 户、734 名农民,三年内有举家到城镇安家落户意愿的只有 38 户,占户数的 19%;回流率为 14%,2024 年 5 月回流率为 26%,其回流原因中因城镇就业困难占 56.6%、为照顾家人占 51.2%、回乡投资仅占 2.5%。特别青年转移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素养和体制、政策、城市居民等障碍,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