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与升维同在的生本 STEM 课程设计●缘起今年三月,本专栏推出了相关实验生态学校设计的上篇,这次,我们将聚焦学能一体化的生本 STEM 课程,以银川 29 中 STEM 课程生态为底本,以贺兰山地方课程板块分支的岩画为线索,来一个半程開放式的 STEM 课程的生本学才式的包装。●岩画文化的 STEM 特质梳理岩画(Petroglyph)是对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作为画材的岩石,可能更多地穿插于地理地貌地质讨论,也涵盖了从远古时代起,自然变迁、生态进化、人类活动与思想等各个点位。岩石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可能是岩画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宝之一。解析岩画中的各种图像,可以从中依稀窥见在构成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痕迹……岩画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假如,我们依旧是将 STEM 视作一种课堂学习与现实应用之间的某种逻辑链接和践行平台的话,那么,岩画之于 STEM 设计,有八个层面的特质可以贯穿:第一是文明承载,第二是文化脉络,第三是内容解读,第四是逻辑折射,第五是风格传承,第六是同类(近类)比较,第七是现代递归,第八是升维再现。与之相对应,STEM 课程对接岩画,亦将形成八种以上的学教交叉和学理对接:岩画文化与国家课程的相交、岩画文化的课程元素(资源)、岩画课程之于学生开源视角、岩画课程之于师训的泛设计、岩画课程的世界纵横向网络、岩画课程评测点位原则达成以及岩画田野课程、岩画深度研学课程等。●岩画文化与国家课程的相交1.话说文字萌芽有岩画一功世界上所有文字无一例外是脱胎于图画。中国文字也经历了图画—象形—符号三个阶段的进展,分别对应:【鸟迹图】三皇(BC2600-2300)—【甲金文】五帝(BC2300-2100)夏(BC2109-1640)商(BC1639-1059)周(BC1058-222)—【篆隶】秦(BC221-207)汉(BC202-AD220)至今。4600 年前良渚文化刻符(出自一块浙博馆藏良渚文化玉璧)古图,中间有鸟形象,系三皇时代的“鸟迹图”,是仓颉造字所依据的蓝本。它代替汉字记录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本文所指之岩画,被誉为史前“原始的语言”“文字前的文字”“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作品”;人类语言是对现实世界的符号化编码,然而面对大致相同的现实世界,各民族乃至各村落的人们却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编码来表述他们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