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_第1页
1/3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_第2页
2/3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_第3页
3/3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摘要:赵亚夫教授认为:“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财宝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育将记忆的训练与灵魂的洗礼做有机的融合,从而培育人的自信力。”[1]在 21 世纪的今日,对于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人文关怀,是广阔一线老师一直在努力思索的问题。关键词:历史教育;人文课堂历史课堂作为历史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资治育人”的重任。所谓的育人,并不是说在这节历史课上培育时空观念,在那一节课上形成正确的唯物观。在教学中通过史料的遴选,学生会有很多的接触史料的机会,通过史料,走进历史,面对历史中的“人”。本文结合《近代化探究》的教学案例,谈谈我的幾点心得体会。一、以历史人物为视角,勾勒课堂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这样的困惑:如何巧妙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过渡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课堂主线的连贯性,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过渡问题。以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近代化探究》为例,可以遴选历史人物容闳为视角,以容闳的主要历史为线索,勾勒出中国近代化探究的一个主线。“容闳(1828-1912 年)……他的生命跨度复盖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个过程。他亲眼目睹或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革命、同光洋务、戊戌变法、义和团、清末宪政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等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或运动。”21863 年,中堂大人曾国藩三次邀请容闳投身其麾下,办理洋务。通过“中堂三请,投身洋务”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出复习课的第一个内容——洋务运动。而在甲午战争前后,容闳心系祖国,他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上书陈奏,主张兴办银行、兴建铁路。虽然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但却被朝廷实力派破坏。这使容闳认识到光靠西方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建立西方的政治体制。通过历史人物容闳的思想转变,引出第二子目“心系祖国,热心维新”——戊戌变法。变法事败后,因清廷通缉,容闳逃港赴美,在船上与孙中山不期而遇。与孙中山的相遇和会谈,最终坚定了容闳投身资产阶级武装革命的信念。循着历史人物容闳的活动轨迹,引出第三子目“走向革命,心忧国运”——辛亥革命。1912 年,容闳在美国逝世。但他身前促成的美国“庚款留学”的第二批留学生已然学成归来,即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引出第四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