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_第1页
1/3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_第2页
2/3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_第3页
3/3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在古代,重阳郊野游宴之风非常之盛,登高、赏菊、佩茱萸的习俗,屡见于诗人的吟唱。我少时读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眼前便能呈现出文人借花聚会、饮酒、食蟹、赏菊、赋诗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的喧闹场景。菊花,作为这场盛会的金黄标记,往往被喻义清高、亮节之风。我一直视后人赏菊、饮菊花酒,是对大诗人陶渊明的效仿,也是对一种文化传统的追根溯源。名著《红楼梦》在第三十八回就写到了重阳节,贾宝玉与众钗游园赏菊,题菊花诗,曹公借咏菊诗暗示着他们往后各自的命运归宿。尤其薛宝钗所言的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更加点明盛要以残作结。《金瓶梅》里也写到过两个重阳节,第一个重阳节西门庆应花子虚的回请到他府上喝酒听曲,击鼓传花,文中有一首菊花诗,让读者明白他惦记着那个后来成为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李瓶儿。第二个重阳节,李瓶儿已重病在身无力回天,一场情欲深重又极尽悲欢的人生闹剧就此收场。我翻读清少纳言的随笔集《枕草子》,里面提到日本平安时期重阳节的风俗,以棉覆菊花,取其沾露拭身,谓可以忘老,应该是受了汉文化的影响。据说宋代人叫菊花为延寿客,而称茱萸为辟邪翁。茱萸像菊花一样,曾频繁地出现在记载重阳的古籍诗文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据相关人士考证,佩茱萸者,主要是属于纯阴之体的女子,由此可以推测,王维所忆的不仅是故乡、兄弟,应该还有他的爱人或红颜知己。吾乡潮汕过重阳节,照旧例也必登高燕饮,簪菊泛萸,但不吃重阳糕,印象中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吃的食物,这于向来重视美食的乡人而言未免有些奇怪,按理也该如其他大节小节一样,做点儿特色菜肴大快朵颐并以习俗的形式流传下来。不过话说回来,潮汕平原九月鱼菜齐,物产最为丰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油麻圆吗那是拿来敬九皇爷的,似乎与重阳无关。这九皇爷到底是谁有一说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油麻圆是由炊熟的糯米团与芝麻、碎花生混合拌糖后捏成团油炸而成,因圆与缘同音,将它赠送给邻里亲朋倒是多了一点儿结缘的寓意。此外,还有一些潮汕乡村也将重阳当成祭祖的节日,人们为那些忘了忌辰的先祖进行隆重的祭拜仪式,慎终追远,思源报本。而对孩子来说,只有竞放风筝才能让他们兴奋起来。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农历九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重阳节如何从祭祖演化到敬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