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方法,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且病理界广泛应用,但存在假阴性病例。方法:回顾自 1998年以来近 276 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并对 78 例或术后病理组织学对比,组织学恶性肿瘤 69 例,细胞学 56 例,可疑 11 例,符合率 86.9%,假阴性 8 例,占 10.2%,良性肿瘤 3 例,无假阴性。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捷、经济有用和诊断率高等优点,可以达到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明确诊断,但有假阴性病例存在。关键词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方法:患者取坐位﹑仰卧位,摸清乳腺肿块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右手握住注射器,与皮肤呈 45°角将针头快速刺入肿块中心,保持一定负压,针头在肿块内变换方向吸取 2~3 次,去除负压后拔除针,针眼处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将抽出物推至载玻片上,均匀涂片 2 张,95%酒精湿片固定,常规 HE 染色,光镜检查。乳腺肿块 FNAC 诊断标准:细胞学诊断报道多参照阚氏分级法。I 级:良性上皮细胞。Ⅱ级: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仍属良性。Ⅲ级:异型上皮细胞。Ⅳ级:高度可疑癌细胞。Ⅴ级:肯定癌细胞。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纳三级分类法:良性病变,可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结果FNAC 与常规病理诊断的比较:本组中 78 例经术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证实,恶性肿瘤 71 例。FNAC 诊断:恶性肿瘤 56 例,可疑 7 例,符合率 83.3%,假阴性 8 例,占10.2%,良性肿瘤 7 例,细胞学检查全为阴性,准确率 100%,无假阳性。讨论乳腺肿块在临床上很常见,肿块的性质决定手术切除方式及预后。细针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乳腺肿块定性诊断方法,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捷、经济有用和诊断率高等优点,近似于无创伤,同时不会导致癌细胞的转移,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是存在部分假阴性病例(10%~20%),本组为 10.2%。假阴性的原因:分化好的肿瘤,细胞异型不明显;肿瘤较小,位置较深;肿块难以固定,穿刺吸取不到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诊断医师经验不足;制片质量不高。减少假阴性发生的方法:穿刺前认真触摸乳腺肿块,观察乳腺皮肤及乳头的变化,触摸肿块的大小、硬度及活动度。良性病变肿块活动度好,恶性肿块较固定。针吸时必须由诊断医师操作,穿刺针必须在肿块内,吸取足够材料均匀涂片;穿刺吸取细胞量少或有较多血液时,应重新抽吸;对有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