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完成对长江三源等区域的考察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夏季考察后,地质生态学家、探险家杨勇 1 月 15 日下午在京宣布,在《华夏地理》等的再一次赞助下,由他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将于近日再赴黄河源,重返长江源区,展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冬季考察。与前次 相比,这将是一次更为艰险的考察历程。 2024 年 7——月10 月期间,杨勇等人在《华夏地理》、保护国际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和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对长江源区以及黄河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的夏季独立考察,对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和有关工程技术条件进行了可行性讨论,考察的成果引起了包括中央政府、相关区域地方政府及国际保护组织等各方面对调水源区的关注,西线调水和水电建设现状堪忧,这可能是中国继上世纪 50 至 90 年代森 林采伐之后又一次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深重。 杨勇等人在夏季的考察中还注意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没有被纳入可行性论证的范围,但更全面的论证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决定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源区水系和工程规划水库坝群都有一个冬季封冻的过程,长达几个月的河流和水库封冻会影响调水运营甚至可能断流,所产生的冰凌现象将产生河流凌汛,危及水坝和输水隧洞的安全,长距离回水水库将淹没当地牧民越冬牧场等,如此重大的问题都没有被规划所重视。 因此,杨勇等人计划在这次夏季考察的基础上,于今冬明春对该区域再进行一次冬季考察,总行程 2 万余公里,涉及区域 20 万平方公里,就上述问题进行求证,希望决策部门给予重视。同时,还要对上述诸调水河流的水电集群式开发态势与调水规划所产生的矛盾,并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隐患进行评估,力求达到维护河流命运的目的。由杨勇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展开的是一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公民社会的科研成果来参加国家……重大经济的一次行动,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江源区冰川储藏着孕育长江这条大河的淡水资源,根据测算,江源区冰川冰储量为 9.83×1010m3,折合成水储量为8.4×1010m3,相当于近了 3 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和 2 条黄河的年经流量。 长江源冰川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演变的晴雨表,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冰川分布区引起的变化尤为敏感,表现为长江源冰川大部分处于退缩状态,根据近年来的野外和航片、卫片讨论对比,自 1969 年至 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