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574637):生于周武帝建德三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年六十三岁。字大临,山西人。《新唐书》中记载有温彦博,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隋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为幽州总管罗艺司马,从艺归唐。尝以并州道行军长史,与突厥战于太谷,军败被执。突厥数问唐兵多少,及国内虚实,不肯对,乃囚之阴山苦寒地。太宗即位,突嵌归款,始得还。贞观中,迁中书令,封虞国公,进尚书仆射。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帝数襃美之。卒,谥恭。彦博著有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哥哥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青年时代即与兄大雅、弟大有皆以品行、学识、文章闻名于世,时号三温。 隋唐历史人物温彦博生平 隋开皇末年,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末,义军蜂起,幽州总管罗艺亦举兵反隋,重礼聘其为司马。时兄大雅已加入李渊幕府,任大府记室参军。弟大有亦追随李渊父子。 唐武德元年(618),李渊攻占长安。温彦博见大势已定,建议罗艺共同归顺唐朝,被唐授予幽州总管府长史。温彦博因预谋此事有功,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被唐高祖召入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当时高句丽国派遣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唐高祖欲让而不臣,温彦博引证历史,认为如此不妥,他劝唐高祖说: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立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唐高祖认为言之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接受了高丽国称臣纳贡的要求。 武德八年(625),东突厥举兵南下,彦博被任为并州道行军长史,与并州道理行军总管、右卫大张瑾率兵抵抗,于太谷(今山西省大谷)失利被浮。突厥颉利可汗知其为朝迁近臣,逼问唐朝兵马粮草虚实。彦博坚贞不屈,拒不回答。可汗大怒,将其囚禁在阴山苦寒之地。 武德九年(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温彦博返归唐朝,被任命为雍中治中,不久改检校吏部侍郎。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意有沙汰,多所抑损,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迁御史大夫,仍检校中郎事,四年被任命为负责草拟皇帝诏诰及有关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中书今,成为贞观初年与王珪、房玄龄、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