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形象工程当治

高校“形象工程当治_第1页
1/2
高校“形象工程当治_第2页
2/2
高校“形象工程当治山东省财政厅、厅近日联合发文,严禁高校贷款用于建设宾馆、广场、假山、人工湖等“形象工程”,以遏制高校贪大求洋、追求奢侈豪华等浪费行为。对违反规定者,将实行扣减专项资金拨款等方式实施处罚。(见 9 月 4 日《北京娱乐信报》)山东运用经济手段遏制高校“形象工程”,这在全国开了先河。高校“形象工程”这个说法很新奇,也很陌生。“形象工程”通常是指政府搞的用于取悦“眼球”的“观赏型”的“花架子”。那么大学里有没有“形象工程”呢?答案是肯定的,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少数高校“形象工程”的规模和气派并不比政府逊色,只是媒体关注和“聚焦”不够,公众知道的不多。笔者以为,高校“形象工程”主要有两类。一是大学城、新校区建设风起云涌。目前全国在建的大学城有 50 多个,譬如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70 平方公里,相当于 26 个北京大学的面积,投资超过 50 亿元。河北东方大学城居然建起了豪华的高尔夫球场,被中央媒体曝光。全国有 200 多所高校把校园面积扩大至 5000 亩以上,这种建设规模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二是贪大求洋的奢侈之风在高校蔓延,大楼越盖越豪华、美丽,广场、绿地越建越大,公路越拓越宽,远远超过了高校需求。高校“形象工程”除了造成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且孕育着很大的金融风险。因为大学建楼堂馆所的钱 70%以上靠银行贷款,一旦还贷出现问题,势必形成大量的呆坏账损失。高校为何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答案并不复杂,实际上是盛行于官场的政绩意识渗透到校园的必定结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不再是令人仰慕的一方净土。高校领导为了提升学校的档次;为了猎取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扩大知名度招揽更好的生源;为了自己的升迁;为了突出办学的“政绩”猎取“眼球效应”,总是要想方设法搞一些“观赏型”的“形象工程”粉饰自己,自我贴金。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形象工程”不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还直接导致校园里追名逐利的功利思想的泛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是一种腐败行为,必须依法治理。山东运用信贷手段制裁“形象工程”可称开了好头,但还不够,尚需要通过行政、法律、纪律等手段多管齐下遏制校园“形象工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形象工程当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