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关键词:会计案例 教学形式 困惑1870 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则是 1930 年以后的尝试(常颖、陈立群,2000)。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我国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将案例教学引入会计教育。目前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都相继开设了会计案例或相关课程。由于我国会计案例教学法进展历史短,在进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困惑亟待解决。一、会计案例课程开设学历层次(一)会计案例课程层次的争论会计案例课程开设学历层次主要是指应该在哪一个会计学历阶段中,加强对会计案例教学的倾向力度,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应该在高职、中专或成人教育中施行会计案例教学,而本科教育阶段没有必要开展会计案例教学。如林雁(2024)认为,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育目标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会计案例教学必将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钱丽华(2024)强调了会计案例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刘明传等(2024),强调了案例教学在成人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多学者认为,本科教育阶段同样要加大会计案例教学的力度。尽管本科生由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别于其他学历层次,在知识的理解视野和程度上都高于中专生、高职生和成教生,但同样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根据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了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到用人单位后还是难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甚至业务能力还不如专科生和中专生。这主要源于其在本科学习时很少接触和分析会计案例,难以对会计活动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就业初期必定存在适应过程,这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会计本科生的就业压力。笔者认为,作为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加强对会计案例的学习。(二)本科阶段会计案例教学设计要点本科阶段的会计案例教学可以不同于中专或高职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别设计:(1)在案例分析的方向设计上应侧重于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掌握。中专或高职阶段的案例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就能迅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正确应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目标。而本科阶段的会计教育目标不能仅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会计核算,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