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化现状及进展思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任。老师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化进展现状,探讨进展思路,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化进展。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化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其中一种意义上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高素养的教授与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老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自身的专业化与高素养才是提高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养的关键。老师专业化进展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提高老师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促使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与教育专业精神的不断提升,从而明显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让老师能教、会教、同意教,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老师专业化进展也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使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均有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是培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要师资力量,其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化培育,促使其专业化进展。一、老师专业化的概念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化进展的意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化进展具有诸多意义,大致可归为三点:第一,能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素养。从其中一种层面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素养的老师队伍。通过提高老师专业化水平从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第二,能够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通过老师专业化进展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第三,这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术科研方面的竞争。其实,科研竞争只属于高校综合竞争力中的一个方面,而教学水平与人才培育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综合竞争力。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能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