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壤类型ppt(共73张PPT)•云南土壤概述•红壤系列土壤类型•黄壤系列土壤类型•山地土壤类型•水稻土系列土壤类型•云南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目录CONTENTS01云南土壤概述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多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独特。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年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呈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石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山地、高原、盆地、河谷等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形成因素广泛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是云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红壤黄壤黄棕壤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地带,土层较厚,自然肥力较高。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地带,具有较高的自然肥力和良好的土壤结构。030201土壤类型分布棕壤暗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土壤类型分布01020304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地带,土层较薄,石砾含量高。分布于高山峡谷的阴坡和半阴坡地带,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分布于紫色砂页岩地区,土层较薄,但矿质养分含量高。广泛分布于云南省的各大河流沿岸和湖泊周围地区,是云南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02红壤系列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高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昆明、玉溪、红河、楚雄等地。分布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低,磷、钾等养分缺乏。特点红壤分布与特点黄红壤分布于海拔较低的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颜色较红壤浅,呈黄红色,质地较疏松,肥力较高。棕红壤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地,颜色呈棕红色或棕色,质地较粘重,肥力较低。黄红壤与棕红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覆盖度;合理轮作和间作,改善土壤结构。适宜种植茶树、柑橘、油茶等经济作物;在改良的基础上,可发展旱作农业,如玉米、花生等;适当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红壤的改良与利用利用方向改良措施03黄壤系列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和东部,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分布具有明显的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粘粒硅铝率较低,粘土矿物以蛭石和高岭石为主,土壤交换性酸以交换性铝占优势。特点黄壤分布与特点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自然肥力较高。黄褐土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丘陵,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黄棕壤与黄褐土黄壤的改良与利用改良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深耕深松、客土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利用方向黄壤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之一,适宜种植茶叶、烤烟、水果等经济作物。在改良土壤的基础上,可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04山地土壤类型云南山地土壤分布广泛,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近一半。分布广泛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垂直地带性明显山地土壤多为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质地较粗,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差。土壤质地较粗山地土壤分布与特点山地黄壤与山地棕壤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米的山地中,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土层较厚,自然肥力较高。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米的山地中,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土层较薄,自然肥力较低。两者差异山地黄壤与山地棕壤在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水分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山地土壤免受侵蚀和破坏。保护措施根据山地土壤的特点和肥力状况,合理选择作物和耕作方式,提高土壤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合理利用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改良培肥山地土壤的保护与利用05水稻土系列土壤类型水分状况水稻土水分状况良好,具有独特的淹水耕作和排水晒田的水分管理方式。分布广泛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稻作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土壤类型。肥力特性水稻土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水稻土分布与特点淹育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