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精选)•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互动环节设计•知识拓展与延伸•课程总结与回顾contents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的传说,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解释粽子作为端午节重要食品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地区的粽子特色和包法。端午节文化背景粽子在端午节中的地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亲手包粽子,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包粽子的过程需要幼儿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包法和材料。《包粽子》课程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粽子的制作,掌握基本的包粽子技能。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02教学内容与方法糯米粽叶馅料绑绳粽子制作材料准备01020304选择优质糯米,提前浸泡4-6小时,沥干水分备用。选用新鲜、无破损的粽叶,提前清洗并煮软备用。根据个人口味准备红枣、豆沙、咸蛋黄、猪肉等馅料。选用棉线或草绳,用于捆绑粽子。示范正确的粽子包法,包括粽叶的折叠、糯米的填充、馅料的放置以及最后的捆绑。讲解粽子包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如粽叶的选用和处理、糯米的浸泡和沥干、馅料的搭配和放置等。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纠正,如粽叶漏米、粽子形状不规整等。粽子包法示范及讲解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粽子制作实践,每组4-6人。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粽子包法。学生按照示范和讲解的步骤,依次完成粽叶的准备、糯米的填充、馅料的放置和最后的捆绑。实践环节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动手实践环节03互动环节设计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幼儿。分组竞赛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评比,对获胜的小组给予奖励,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评比与奖励为每组幼儿准备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等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材料准备教师向幼儿们讲解竞赛规则,即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包的粽子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即为获胜组。规则讲解幼儿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竞赛开始0201030405小组竞赛:谁包得又快又好提前通知幼儿们准备一个与粽子相关的小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听来的有趣故事。故事准备在课堂上,鼓励幼儿们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粽子故事。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分享交流在故事分享结束后,组织幼儿们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粽子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听完故事后的想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粽子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讨论与总结分享交流:我的粽子故事亲子活动:家长孩子共包粽子活动准备提前通知家长参加活动,并为每组家庭准备包粽子所需的材料。亲子互动在活动现场,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包粽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们掌握正确的包粽子方法。作品展示粽子包好后,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点评。感恩教育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们体会到家长们平时照顾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从而更加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04知识拓展与延伸端午节其他习俗介绍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象征着团结和竞争精神。这一传统起源于古代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划龙舟祈求丰收和平安。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前挂艾叶和菖蒲,这是为了驱邪避祟,祈求健康和平安。佩香囊香囊内通常装有中草药和香料,佩带在身上可以驱蚊避邪,同时也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形状,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北方粽子以甜味为主,多用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粽叶多用苇叶,包出来的粽子个头较大,形状多为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