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功能分区方式居住区功能分区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制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依据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用地位置及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根据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制定各项经济指标;(8)制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当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居住区的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①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 800~1000,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② 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现代城市交通的进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快捷和通常。③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居住区的规模与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或相结合,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居住去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居民区规模的另一个因素。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①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②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住宅组团。③ 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文件:(1)规划设计任务书(2)用地现状图(3)规划总平面图(4)功能分区分析(5)交通组织分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