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简答题1.简述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答:⑴案例分析;⑵调查法;⑶科学实验法;⑷比较研究法。2. 简述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答: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⑶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3. 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答:⑴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⑵ 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⑶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⑷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4. 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准备。答:⑴确定犯罪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⑵ 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⑶ 拟定访问计划;5. 简述与访问对象初步接触阶段应做好的几项工作答:⑴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解除访问对象的顾虑;⑵拉近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6. 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要内容答:⑴发现犯罪现场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发现犯罪现场时在场人员及其基本情况;⑵发现犯罪现场时现场的状况,有无对现场进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变动后的状态;⑶发现案发现场后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7. 简述盗窃案件的特点答:⑴犯罪行为全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人与事主不发生正面接触⑵ 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犯罪行为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踩点和其他预谋活动⑶犯罪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痕迹及其物证⑷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习惯性⑸ 有赃物可查8. 简述外盗案件的特点答:⑴作案人在作案动机、潜入现场的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不够精明,出入路线明显,并且往往遗留有逗留或徘徊的痕迹;⑵ 作案人往往采用翻越院墙、挖洞、揭瓦、撬门、破窗或设法提前潜入的方式进入现场⑶盗窃目标不准确、不集中、行动显得盲目、紊乱、急促,破坏、翻动行为多,被盗赃款赃物的数量、价值与作案人所付出的力量、花费的时间往往不符⑷ 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及其他物证经过鉴定、查证,不属于内部人员所有⑸现场上所获得的犯罪证据与外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案情通报中所谈犯罪证据相同⑹被盗财物在外地被发现,并且排除内部人异地销赃的可能。9. 简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应查明的主要问题。答:⑴作案人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从什么部位进入和逃离现场的⑵ 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进行了那些活动,其过程和特点如何⑶ 作案人破坏了那些部位,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破坏的,其手法是否熟练是否反映出某种职业特点⑷ 作案人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