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萩芦中心小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许丽红编者简介许丽红,女,1986年8月毕业于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2000年4月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秋芦中心小学课题组核心成员,多次举办校级有关教育教学等教学讲座。指导年轻教师多人参加区级公开课有1人次获二等奖,多人能胜任校级公开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项比赛获奖,曾多次被评为涵江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中心小学优秀共产党员、创建平安校园现金个人。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有10多篇,在BN刊物上发表1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篇,在CN刊物上发表的有1篇,在区、校级刊物上汇编多篇。教学之余,本人潜心于中低年级校本教材研究与编纂,编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1册,一年级校本教材—诵读材料1册,安全教育材料1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林金顺校长、陈金俊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并得以在校际间交流,作为各完小、教学点中低年级不用的校本教材。特别是经费方面的资助。在审稿方面,特别感谢分管中心小学的郑校长、张金涨主任所付出的的努力,在此表示感谢!于校2010.7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农事篇导语:“劳动创造了人类”,“民以食为天”,这些话都说明了农业生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春夏秋冬,农事一茬接着一茬,繁忙的景象总是田野中最热闹、最美丽的风景。让我们走进广阔的田野,走近农事,用明澈的眼去观察,用细腻的心去体会,用智慧的笔去记录,体验农事的繁忙和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淳朴。从现在起就行动吧,你一定会收获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农事与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所独有的,它始于秦代。一般农民朋友都以为节气应属于农历,实际上节气是完全跟着太阳走的,它与阳历相符合。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一年中白天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叫做“夏至”;白天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一天叫做“冬至”;而“春分”和“秋分”昼夜时间的长短是相等的。每个节气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相同,而在农历中,同一个节气在不同的年份,有时前后可差一个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在指导农业生产劳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为什么它对农业生产劳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气候变化积累出来的经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变化的规律,定出了春夏秋冬,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安排农事。那时侯,黄河流域的农民,耕田、播种、收获庄稼以及养蚕、放牧、植树等农事活动,都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后来,我国其他地方的劳动人民,也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运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去,同时根据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因地制宜地加以变通,逐步积累了更丰富的不误农时,夺取生产丰收的经验。所以,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链接:了解一年中有哪二十四节气,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现在正值什么节气,观察身边动、植物,记录它们的情状和特点,坚持写观察日记;了解农民正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这个节气干这些农活,体验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密切关系;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夏季果...